校猎赋-扬雄

作品简介

汉赋。西汉扬雄作。始见于《汉书·扬雄传》,题作《校猎赋》,萧统《文选》题为《羽猎赋》,后人多从之,又略见于《艺文类聚》66卷。是汉赋中以描写畋猎为内容的代表作品之一。赋前有序文,申明作赋的缘由是因为汉成帝的校猎之举“太奢丽夸诩”,不合圣王礼制,故作此赋以表讽谏之意。赋的正文可分3部分,开头部分即显现出赋颂的特点,把汉代皇帝与三皇五帝相比埒,为其歌功颂德。中间部分是主体,大事铺张夸饰,状写天子校猎时的壮观盛况群象飞动,画面壮阔,如写围猎之状说:“移围徙阵.浸淫蹴部,曲队坚重,各按部伍:壁垒天施神扶电击,逢之则碎,近之则破,鸟不及飞兽不及过·军惊师骇,刮野扫地。及至罕车飞扬,武骑聿皇,蹈飞豹,绢枭阳,追天宝,出一方,”其描绘校猎阵容的整肃,斗士的英武搏击的迅猛,以及飞禽走兽的狼狈不堪,都极其生动.形象鲜明,富于艺术感染力。赋的结尾部分写汉天子翻然悔悟,决心“立君臣之节,崇贤圣之业”,于是罢猎而去“回轸还衡,背阿房,反未央”。显然扬雄的《羽猎赋》,其结构体制和表现方法,都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司马相如的赋“苞括宇宙,总览人物”(司马相如语),扬雄的赋“必推类而言,极丽靡之辞”(扬雄语)。《羽猎赋》可与《子虚赋》、《上林赋》比美,惟其所处时代已是西汉末路一味炫耀帝国声威显然有谀美之嫌。扬雄晚年也认识到这种“劝百而讽一,曲终而雅奏”的作品并不足取。

作者简介

扬雄(前53年—18年),字子云,汉族,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辞赋家及思想家。他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与司马相如并称“扬马”。

扬雄年轻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虽有些口吃,但擅长辞赋,早期作品受司马相如影响较大。后来,扬雄对其早期崇尚的辞赋风格有所转变,更加注重内在思想表达。他的著作涉及多个领域,其中《太玄》是一部模拟《周易》结构而创作的哲学著作,《法言》则体现了他对儒家思想的阐述,《方言》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方言学专著,《训纂》则是一本解释词语意义和用法的工具书。

扬雄在汉成帝时期任职宫廷,创作了诸多讽喻时弊的赋,试图通过宏大的艺术形式对当时的统治者进行规劝。在王莽篡位时,扬雄一度遭遇困境,据传曾在天禄阁欲自杀,幸得他人解救。扬雄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的辞赋作品和哲学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成都地区,仍有纪念扬雄的遗迹,如子云亭等。

目录

校猎赋原文
校猎赋译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