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正笔录-王曾

作品简介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一名《沂公笔录》。北宋王曾(封沂国公、諡文正)撰。一卷,有《百川学海》、《学津讨原》、《榕园丛书》、《说库》、《粤雅堂丛书》、《十万卷楼丛书》等本。全书凡三十余条,所记多为北宋初年太祖、太宗、真宗三朝的朝廷旧闻,记及仁宗初年者仅一二条。由于作者谙习掌故,所记又多为亲见亲闻之事,故大多翔实可信。南宋李焘著《续资治通鉴长编》时,多采用本书内容。行文清畅,间亦有可讽读之篇,如:咸平、景德中,文靖李公沆在相位,王公旦任参知政事。时西北二方犹梗,羽书边奏,盖无虚日。……王公叹曰: “安得企见泰平,吾辈优游暇食矣。 ”李答曰: “国家强敌外患,适足为惊惧。异日天下宁晏,人臣率职,亦未必高拱无事,君奚念哉!”及北鄙和好,西邻款附,于是朝陵展礼,登封行庆,寝寻巨典,无所不讲,属公既衰且病,疲于赞导,始服李之深识。写军政危急之时与和平之时宰臣同样困于政事,表现李沆的识见和王旦的思安而不得。司马光著《涑水纪闻》时,将此则全部采入。

作者简介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省青州市)人,北宋名相、诗人,生于978年12月27日,卒于1038年12月12日。以下是对王曾的详细介绍:

早期生活与教育背景

家世背景:王曾出身于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家庭,其家族原为太原王氏,后迁徙至山东。太原王氏在六朝时期是高等氏族,这一家族背景为王曾日后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识才能:尽管王曾少年孤苦,但他善于文学创作,尤其擅长作文辞。这种深厚的文学素养,不仅让他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也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政治生涯

科举成就:王曾在咸平年间连中三元,即发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这一成就在当时极为罕见,充分展示了他的才华和学识。
官职升迁: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此后,他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最终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了起伏,三次拜相又三次罢相,但始终能够活跃于政局中央,显示了他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手腕。
政治贡献:王曾在宋真宗时期规谏造天书、修宫殿等事,反对浪费和迷信。在宋仁宗即位后,他以计智逐权臣丁谓,为朝廷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政治生涯充分体现了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言的性格特点。
文学成就

诗歌创作:王曾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颇有影响,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审美追求。
历史评价

谥号“文正”:王曾死后获得谥号“文正”,这是对他一生功绩的最高肯定。在宋代,谥号是对一个人生前行为和成就的综合评价,”文正”意指其文才出众,品行端正,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王曾的高度认可。
综上所述,王曾不仅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还是一位有影响的文学家。他在政治和文学两个领域都有着显著的成就,尤其是他的政治智慧、文学才华以及正直的品格,都使他成为了宋代历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目录

提要
王文正笔録
王文正公笔录(标点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