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南朝宋檀道鸾撰。二十卷。编年体。记述东晋史事。已佚。清黄奭有辑本一卷,收入《汉学堂丛书》;汤球有辑本二卷,收入《广雅书局丛书》。《南史·檀超传》:超叔父道鸾字万安,国子博士,永嘉太守。有文学,撰《续晋阳秋》二十卷。《史通·杂说篇中》王、檀著书,是晋史之尤劣者,方诸前代,其陆贾、褚先生之此欤。道鸾不揆浅才,好出奇语,所谓欲益反损,求妍更者矣。又刘遗民、曹缵,皆于檀氏《春秋》有传,至于今《晋书》,则了无其名(按道鸾编年书不宜言有传,刘遗民即刘坖之,今《晋书》列隐逸传,《史通》误也)。《隋书·经籍志》:《续晋阳秋》二十卷,宋永嘉太守檀道鸾撰。《隋书经籍志考证》:《世说·德行篇》注陈仲弓造荀淑,大史奏德星聚事在炎汉,而称道鸾《晋史》,未详其义。《开元占经》所引,则皆日蚀星移之征。《旧唐志》作《注晋阳春秋》,“注”当作“续”,“春”字误增。《新志》作《晋阳秋》,脱“续”字,卷同。
作者简介
檀道鸾,字万安,是南朝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史学家,出生于高平金乡(今属山东省金乡县)。他的家族原籍兖州山阳高平(位于今天山东西南部地区),在东晋初期跟随同乡郗鉴南迁至京口(今江苏镇江)。檀道鸾在南朝宋担任过国子博士和永嘉太守等职,以其文学才能著称。
他最知名的作品是《续晋阳秋》,这是一部继孙盛《晋阳秋》之后,继续记载西晋历史的史书,共二十卷。尽管《续晋阳秋》在《隋书·经籍志》中有记载,但遗憾的是,该书后来已经散佚不存。尽管如此,它的一些内容仍通过其他文献的引用而得以保存,例如在《世说新语》的刘孝标注以及《三国志》裴松之注中可以看到对《续晋阳秋》的征引。
檀道鸾在文学批评史上也有一定地位,他是最早批判玄言诗并区分楚辞与赋的学者之一,对赋体文学的渊源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他的这些贡献,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尽管现代对这方面关注较少。
总体来说,檀道鸾作为一位南朝时期的学者与官员,不仅在史学领域有所建树,也在文学批评上留下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影响。
目录
卷一
卷二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