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乘决疑论-彭绍升

作品简介

佛教论著。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彭绍升著。一卷。是驳斥儒家排佛反佛言论,主张儒释融通之作。意在“解诸儒之惑,以究竟一乘(指华严宗教义)之旨”。所列排佛反佛儒者有程颢、陆象山、王阳明、高攀龙等。认为他们反佛乃是“以名字不同,横生异见,斗争不已”。主张“世出世间,圆融无碍”,立论多据华严宗的教义。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作者简介

彭绍升是清代著名的慈善家和佛教信徒,出身于苏州的名门望族彭氏家族。彭绍升在13岁时便开始了他的慈善之路,并在三十多岁时创立了多个慈善组织,如放生会、近取堂等,致力于造福一方并开启了家族慈善事业润族田。

彭绍升出生于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慈善传统的家庭。他的家族自江西迁至苏州已有十多代人,成为苏州著名的科宦世家。彭氏家族以累世行善而闻名,在明清两代共出了14名进士、22名举人,被誉为“苏州第一望族”。彭绍升本人也是乾隆三十四年的进士,但他选择了不就任官职,而是专心读书,研究佛学,并关注当代掌故。

彭绍升的一生充满了对慈善事业的热情。他在乾隆年间创办了施棺会,通过月捐的方式筹款帮助贫困之人安葬亲人,并收拾路边无主枯骨施棺代葬。这一创举将“月捐”的历史推到了两百多年前,彭绍升因此被认为是发起月捐的先行者。他还创立了恤嫠会,专门救助寡妇,维护儒家的价值体系,并解决儒生后代的教育问题。彭绍升还推行了平粜法,通过发票给百姓按票买米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灾民的粮食问题。

除了慈善事业,彭绍升还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他初学道教未契,后读《紫柏全集》始归心佛法,深信净土,自号知归子。他著有《居士传》、《一行居集》、《二林居集》等作品,对后世的佛教信仰和慈善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彭绍升不仅是清代江南地区著名的慈善家,还是一位深具影响力的佛教信徒。他的一生体现了慈悲为怀的精神,无论是在慈善事业还是在佛教修行上,他都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彭绍升的故事至今仍然激励着人们,他的慈善精神和佛教信仰对于今天的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