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全一卷。唐代智广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内容系解说悉昙之摩多(母音)与体文(子音),并略述其合成法之十八章。本书系著者受南天竺沙门般若菩提(梵Prajn~a^ -bodhi )之指导,笔录而成。本书前后部分叙述十八章之建立,中间插置悉昙字记之标题。因而被推测,可能原为二本,后合并,或本文中混入注释。乃最早就字母及悉昙十八章作有系统之解说,故为后世之悉昙学者所广泛引用,从而注释者亦颇多。
作者简介
智广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僧侣,被尊称为正觉禅师。智广祖师生于807年,卒于886年,俗家姓名为陈智广,他来自莆田仙游度尾留坡。智广自幼就表现出了对佛教的深厚兴趣和悟性,因此人们称他为“佛性儿”。他在18岁时出家,并终身未娶。
智广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至大中六年(852年)期间,在河南嵩山少林寺深入学习少林宗旨,参悟禅机,修持戒法,并且精通武功。这一时期的学习对他后来的佛教实践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唐代,悉昙梵字作为一种书写佛经的文字,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鼎盛。悉昙梵字不仅在佛教界僧侣中流行,而且在当时的士人中也成为一种风尚。智广祖师对悉昙梵字有深入的研究,他撰写了《悉昙字记》一书,该书详细记录了悉昙天竺文字的知识,这些文字被认为是梵王所创,具有四十七言的特点,能够根据事物的不同进行转用。
智广祖师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佛教教义的传播和研究,他还精通武功,这在当时的僧侣中较为罕见。他的武术修为与禅宗修行相结合,体现了佛教文化与武术文化的交融。这种结合不仅增强了自身的修行,也可能对当时以及后世的武术发展产生了影响。
智广祖师的一生充满了对佛法的虔诚追求和实践。他的学识、道德品质和对佛教的贡献使他在唐代乃至后世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的生平和作品至今仍被佛教徒所推崇和学习。
综上所述,智广祖师是唐代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学识、品德和对佛教的贡献使他成为了一个值得尊敬和纪念的佛教大师。通过对智广祖师的生平和贡献的了解,人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到唐代佛教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