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亦称《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不空三藏碑表集》,简称《不空表制集》。佛教文献。唐圆照集,撰时不详。六卷。该书是唐代密宗创始人不空和弟子在肃宗、代宗两朝所奏表章的汇编,实为一百三十六篇(《序》称一百四十四篇),并附出皇帝批折五十三篇,包括肃宗朝批折六篇、代宗朝批折四十七篇。书分六卷:卷一收表制二十一篇,批折八篇;卷二收表制二十四篇,附批折六篇;卷三收表制十九篇,附批折九篇;卷四收表制十九篇,附批折三篇;卷五收表制三十篇,附批折十六篇;卷六收表制二十三篇,附批折十一篇。其中半数以上是不空生前的奏表,其余为不空卒后其弟子的奏表、祭文、碑文、诗、颂、塔铭及诏敕等。该书是研究不空及其弟子行状的重要资料,对研究肃宗、代宗两朝佛教情况亦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圆照禅师是一位在唐代宗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僧侣,他参与了当时律学中新旧疏的争论,并最终安详离世。圆照大师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事迹不仅体现了其个人的品德和修为,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佛教界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变化。
圆照禅师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和争议的时代,当时的律学领域正经历着一场关于旧疏与新章的激烈辩论。这场辩论的核心在于如何正确理解和实践佛教律规,其中法砺的《四分律疏》代表旧疏,而怀素的《开四分律记》则代表新章。这一争论不仅关乎教义的解释,更涉及到佛教僧团的实践和纪律,因此引起了朝廷的高度关注。唐代宗为了平息这场争议,特别设立了佥定律疏院,由圆照等高僧主持,旨在从新旧两疏中“佥定一本流行”,即选择一种能够被广泛接受的解释作为标准。
圆照禅师在这一过程中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胸怀。他并没有简单地支持一方而排斥另一方,而是采取了兼收并蓄、择善而从的策略,力求在新与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了圆照禅师的个人修为,也反映了他对于佛教教义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除了在教义上的贡献,圆照禅师还在实际行动上展示了他的慈悲心肠。他在瑞光寺修行期间救助了一头牛,并在杭州净慈寺挖掘出清泉,这些行为都显示了他对于生命的尊重和保护自然的慈悲心态。更为传奇的是,他还救助了一个患疾离世的女子,使其重新回到人类的世界,这一事迹不仅展现了他的神通广大,更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圆照禅师的生平和事迹,不仅是对个人修行的一种展示,更是对当时佛教界面临的挑战和争议的一种回应。通过他的故事,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僧侣如何在动荡的时代中保持自己的信念,如何在复杂的教义争论中寻找平衡,以及如何在实践中体现佛教的慈悲精神。
综上所述,圆照禅师不仅是一位在教义上有深刻见解的高僧,也是一位在实践生活中展现慈悲与智慧的模范。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无论是在佛教界还是在广泛的社会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