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全一卷。又作习定论。印度大乘宗经论部。无著菩萨颂,世亲菩萨释,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据开元释教录卷九载,本论于武后长安三年(703)十月在西明寺译出,系简要叙述当代瑜伽系禅观之内容,明以六门修习禅定,而得世出世之果。
作者简介
《摄大乘论》的作者是无著菩萨,这是一位印度的高僧,其著作对佛教大乘瑜伽行派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对其的主要介绍:
个人背景
无著菩萨的身份:无著菩萨,梵文名为阿僧喀,是印度古代著名的佛教高僧。他不仅在宗教哲学上有着深刻的见解,而且对后世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品意义
《摄大乘论》的地位:《摄大乘论》作为佛教大乘瑜伽行派的基本论书,简称《摄论》,它不仅是该学派的理论基石,也是研究佛教哲学不可或缺的文献之一。
作品的传播与翻译:《摄大乘论》原本以梵文撰写,但遗憾的是梵文版已佚。幸运的是,它被翻译成汉语和藏语,其中汉语译本有三种,分别由北魏的佛陀扇多、陈真谛以及唐代的玄奘翻译。
学术贡献
对佛教哲学的贡献:无著菩萨通过《摄大乘论》系统地阐述了大乘佛教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关于唯识学说的深入探讨,为佛教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
对后世的影响:《摄大乘论》不仅在印度本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思想和教义还通过翻译和传播,对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总的来说,无著菩萨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佛教思想家,还是一个深具影响力的宗教改革者。他的《摄大乘论》不仅丰富了佛教哲学的内涵,也为后世的佛教实践和理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