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安乐净土义-昙鸾

作品简介

全一卷。北魏昙鸾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略称安乐净土义、安乐土义、略论。相对于‘广论’。本书略说三经一论之广义,论安乐净土之相及其生因。由六个问答构成:(一)安乐净土之形成,并确立不摄属欲、色、无色之三界。(二)说果上之别相,举诸种庄严功德。(三)三辈九品之分别。(四)胎生者之相。(五)胎生者不了佛智,起疑惑。(六)明示十念相续法。亦即第一、第二问释能化之因果,第三问答以下,辨众生之果相。注疏有里书一卷(妙观)、同见闻一卷(圣观)、句解二卷(智及)等。

作者简介

昙鸾是南北朝时代北魏弘传净土教的一位高僧,其生平和贡献可以从以下多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

早年经历与出家

出生背景:昙鸾大师生于北魏孝文帝承明元年(476年),雁门(今山西省代县)人。他自幼受到道教、佛教的熏陶,家近五台山,自小听闻文殊菩萨灵异传说,深受感动。
出家修行:昙鸾在14岁时到五台山朝圣,随后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广学内外经典,对龙树一系的《智度论》、《中观论》、《十二门论》、《百论》等四部论及佛性义的研究特别有心得。
求法与交流

江南求法:昙鸾曾因感到生命短促,欲求长生不老之术,南游至江南梁朝,与当时著名的隐士陶弘景交流学习仙术,并得到「仙经」十卷。
与菩提流支的相遇:回到洛阳后,昙鸾遇见北印度三藏法师菩提流支,从其那里得到了「观无量寿经」,从而放弃了仙术,转向精修净业。
弘扬净土教

净土宗理论基础:昙鸾一生弘扬净土思想,奠定了净土宗教义的理论基础,被誉为杰出的净土宗大师。
著述与教学:他撰写了多部著作,如《往生论注》二卷、《赞阿弥陀佛偈》一卷(7言195行)、《略论安乐净土义》一卷等,这些著作对净土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晚年与圆寂

晚年活动:昙鸾晚年在介山集众念佛,被后人称为鸾公岩。
圆寂:昙鸾于东魏孝静帝兴和四年(542年)圆寂,一说在北齐天保五年(554年)以后圆寂。
医学造诣

医学著述:昙鸾不仅在佛学上有所成就,他在医学上也有一定的造诣,著有《调气论》一卷、《疗百病杂丸方》三卷、《论气治疗方》一卷、《服气要诀》一卷等医学著述。
社会评价

帝王尊崇:昙鸾受到了南北朝帝王和朝野僧俗的尊崇,魏孝静帝称他为“神鸾”,梁武帝称他为“肉身菩萨”。
综上所述,昙鸾大师是北魏时期一位学识渊博、对净土宗教义有着深刻理解和广泛影响的高僧。他的一生是对佛教教义的实践和弘扬,特别是他对净土宗的贡献,为后世佛教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