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删-李攀龙

作品简介

古至明诗的流派选本。亦名《诗删》。三十四卷。明李攀龙编选。此书一至九卷为古诗,十至二十二卷为唐诗,二十三卷至三十四卷为明诗,中间不选宋元诗。每代各自分体编排。这是一个去取很严的选本。王世贞说:“今于鳞以意轻退古之作者间有之;于鳞舍格而轻进古之作者则无是也。”(见王《序》)因为遴选严格,所以此书“得存而成一家言”,体现了李氏论诗观点。如其论五古则推重汉魏,竟说“唐无五言古诗”,即没有李氏所肯定的那种五古,所以他说:“陈子昂以其古诗为古诗,弗取也。”(皆见李《序》)像杜甫“三吏”、“三别”、《北征》、《咏怀》等震撼千古的名篇都未入选。其论七古则赞美“初唐气格”,因而批评李白之七古,“往往强弩之末,间杂长语,英雄欺人耳”。因此李白的名篇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被删去。论七律则认为王维、李颀“颇臻其妙”。对于杜甫却说“篇什虽众,愦焉自放”,使人难以理解。李氏复古思想严重,论及某种诗体往往以此体最初的名篇为体式风格的标准,不合于此者,便予以否定,这实际上是否认了文学体式的发展。书中以唐诗与明诗衔接,中间跳过了三四百年,认为宋元无诗,这种作法为后世读者所不满。如四库馆臣所言:“且以此选所录而论,唐末韦庄、李建勋距宋初阅岁无多;明初之刘基、梁寅在元末吟篇不少,何以数年之内,今古顿殊;一人之身,薰莸互异? 此真门户之见,入主出奴,不缘真有限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李攀龙却很自信地说:“后之君子本兹集以尽唐诗,而唐诗亦尽于此。”后来坊间割此选唐诗部分,加以笺注、评论名为《唐诗选》,李氏未著是书。《古今诗删》有明嘉靖中刻本。

作者简介

李攀龙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

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生于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是明代文坛上的重要人物。他的生平和贡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

个人背景:李攀龙生于1514年,卒于1570年,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科举与仕途:他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被赐同进士出身,曾在吏部文选司试政,但因疾病于次年告归,之后还曾聘充顺天乡试同考试官。
文学成就:李攀龙是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领袖,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人一起倡导文学复古,主张诗文应回归古代的朴实与自然。他在这一运动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影响了后世尤其是清初的文学发展。
文学创作:在诗歌方面,李攀龙擅长七言近体诗,其作品内容丰富,涵盖了历史、风景、情感等多个方面。国学荟网站收录了他的全部诗词作品,共计740首。
历史评价:李攀龙在文学上的贡献使他被尊为“宗工巨匠”,并且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力持续到了清初时期。
综上所述,李攀龙不仅在明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和文学理念也对后来的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文作品至今仍被研究和欣赏,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部分。

目录

提要
原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巻六
巻七
巻八
卷九
巻十
巻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巻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巻二十二
巻二十三
卷二十四
巻二十五
巻二十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