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现代新诗集。周作人著。 上海北新书局1929年11月初版。列为“苦雨斋小书”之五。1930年4月再版。书前有作者《序》。内收1919年至1923年间创作的新诗26题34首(其中20题27首曾收入8人诗合集《雪朝》第二集)、散文2篇。本书中《小河》在当时有很大影响。全诗58行,是“五·四”之前新诗作品中最长的一首。作品描写一条给两岸带来生机的小河,被土堰拦住去路,它不断地流动,终于把土堰冲坍,可是又有一道石堰阻在前面,河水仍不休止地流动乱转,冲激着坚固的石堰。长诗以象征手法表现了要求个性解放、要求自由发展的强烈愿望与坚韧的奋斗精神以及遭到强权压迫的深重痛苦,有力地抨击了封建专制势力。茅盾曾评论说:“我们在《小河》里看到了对于压迫自由思想和解放运动者的警告”(《论初期白话诗》)。这首诗,格式自由,语言朴素自然,音节和谐,摆脱了旧诗词的束缚,在艺术上取得较高的成就。胡适称《小河》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谈新诗》)。冯文炳说:“到了《小河》这样的新诗一出现,大家好象开了一个眼界,于是觉得可以是这样的做法了”(《谈新诗·小河及其他》)。朱自清评《小河》时说它“融景入情,融情入理”(《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论》)。周作人主张“为人生”的文学,他的诗许多都是描写普通人生活的。在作者笔下,清晨扫雪的清道夫(《两个扫雪的人》)、维持交通秩序的士兵(《背枪的人》)、赤脚小儿、插秧的男女农民、卖菜人、流浪者(《画家》)、天真可爱的孩子(《小孩》)等,都是值得同情和尊敬的,表现了人道主义的思想主题。《慈姑的盆》、《秋风》、《山居杂诗》、《花》等诗,描写细致生动,抒情自然。《梦想者的悲哀》、《过去的生命》、《歧路》等作品,流露出苦闷、彷徨、消沉、灰暗的思想情绪。本书是作者唯一的一部新诗集,具有冲淡自然的独特风格。
作者简介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周櫆寿,后改名为周奎绶,最终定名为周作人,字星杓,别署启明、启孟、起孟等,笔名包括遐寿、仲密、岂明等,号知堂、药堂、独应等,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以及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民俗学的早期开拓者之一。
周作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散文艺术和外国文学翻译方面均有卓越贡献。他曾任职于国立北京大学教授,并担任东方文学系主任,后在燕京大学任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在新文化运动期间,他是《新青年》杂志的重要撰稿人,并曾担任“新潮社”的主任编辑。他还与鲁迅、林语堂等人共同创办并主编了《语丝》周刊。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作人在沦陷区的经历复杂且颇具争议,他曾担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一职。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因此受到审判并被捕入狱,1949年后被释放。晚年的周作人主要从事翻译工作,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同时继续写作散文,留下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文学和文化论著。
周作人的代表作品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谈龙集》、《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中的人物》以及《知堂文集》和《知堂回想录》等。他的散文风格独特,语言清新淡泊,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目录
序
两个扫雪的人
小河
背枪的人
画家
爱与憎
荆棘
所见
儿歌
慈姑的盆
秋风
梦想者的悲哀
过去的生命
中国人的悲哀
歧路
苍蝇
小孩
山居杂诗
对于小孩的祈祷
她们
高楼
饮酒
花
昼梦
寻路的人
西山小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