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雨斋词话-陈廷焯

作品简介

词话著作,清陈廷焯撰。陈廷焯(1853~1892),字亦峰,江苏丹徒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作者论词大旨,宗常州词派张惠言。常州词派的词学观点为反对浙派尖新小巧、轻佻浮滑而无所寄托的词风,主张“温柔敦厚”。陈氏论词的主要精神也是如此。他在书中卷1特别突出地提出了“沉郁”二字作为词论核心。所谓“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沉则不浮,郁则不薄。”其含义有二,一为要求比兴寄托、微言大义。“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二为要求词的风格含蓄、沉稳。陈氏还提出了“顿挫”一词与“沉郁”互补。谓二者统一则“词中三昧尽矣”。并以此衡文,品评周邦彦、冯延已、王沂孙诸家。并多次强调“温厚”,如卷8云:“温厚和平,诗词一本也。”作者的词论既有以诗教评词,提高词的地位与格调的意义,又有限制词的风格多样化的弊病。《白雨斋词话》原为10卷,今本只存8卷。由其门人许正诗整理刊刻。许正诗原刻本成于光绪二十年(1894),后附《白雨斋词存》、《白雨斋诗钞》各1卷。此后又有民国二十三年(1934)唐圭璋辑《词话丛编本》、民国三十五年(1946)上海开明书店本及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杜维沫校点本。

作者简介

陈廷焯是晚清时期的著名词家,对词学有着深刻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以下是关于他的一些详细介绍:

词学理论:陈廷焯的词学理论以“沉郁顿挫”为核心,他在《白雨斋词话自序》中明确了自己的创作宗旨,并对倚声之诗词的六种过失提出了批评。他认为清初以来的词风过于追求秾丽和博学,而忽视了词的内在情感和艺术表达。
作品与贡献:陈廷焯的作品包括《白雨斋词话》、《骚坛精选录》等,这些作品不仅收录了他的论诗之语,还包括了对历代词人词作的评论。他的词学文献和批语,如《词坛丛话》和《云韶集》《词则》等,对后世的词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术地位:在词学领域,陈廷焯被视为常州词派的后学,他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成果上承张惠言余绪,形成了横向理论贯穿纵向历史的研究格局。他的著作是词学研究的必备基本资料,尤其是《白雨斋词话》,被认为是他词学理论的大成之作。
综上所述,陈廷焯在晚清时期对词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作品和理论至今仍被词学研究者所重视。

目录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