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元杂剧剧本。简名《王粲登楼》。郑光祖撰。末本。剧情梗概为:汉末,书生王粲父卒于官。父执丞相蔡邕数次来信叫他进京,王粲于是辞别母亲去长安。蔡邕曾与王粲之父指腹为婚,准备将女儿桂花嫁与王粲。因见王粲满腹文章,只是胸襟孤傲,为函养其锐气,有意将王粲冷落在旅馆,并于酒筵上当着曹植的面故意羞辱王粲。王粲因此一怒而去。蔡邕却又托曹植暗助王粲资财,使其去投刘表。王粲路途中生病,资财用尽,见刘表后因骄傲失礼不为刘表所用,流落荆州。友人许达请王粲到溪山风月楼游赏,两人饮酒叙谈,各抒心中不平。王粲叹自己怀才不遇,流落他乡,感而作诗,并欲自杀,被劝阻。此时朝中使臣来宣王粲回长安,皇帝见有他的万言策,命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兼管左丞相事。王粲回京,谢曹植往日相助和代奏万言策之恩。蔡邕来见,王粲先是拒绝相见,后又故意羞辱。这时曹操说明一切都出于蔡邕的暗助,王粲方悟,于是拜谢丈人。王粲、蔡邕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剧本只是依据王粲的《登楼赋》虚构情节,多与史实不符。因剧本写出了不得志文人的怀乡之感,且曲词典雅优美,故深得元明曲论家赞赏。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酹江集》本。
作者简介
郑光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郑光祖(约1264年—不详),字德辉,汉族,出生于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他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在元代戏曲文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下是关于郑光祖的一些详细信息:
作品成就:郑光祖的杂剧作品数量众多,可考的有十八种,现存作品包括《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等,这些作品在当时广受欢迎,对后世戏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个人经历:郑光祖早年以学习儒学为主,后来曾任杭州路吏。他的为人方正直率,不善于官场交际,因此并不受官场同僚的待见。在杭州这个江南水乡,他深受当地戏剧艺术的熏陶,开始了杂剧创作之路。
文学地位:郑光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杂剧和散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对元代乃至中国戏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也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郑光祖不仅在元代戏曲文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作品至今仍被后人传颂,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
目录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