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文集[标点本]-朱元璋

作品简介

又名《高皇帝御制文集》。诗文别集。明朱元璋著。二十卷。朱元璋为明代开国君主,庙号太祖。本集初刻于洪武七年(1374),终明之世曾数次重刊,卷帙也不尽一致,但以二十卷本较流行,各本一般均有洪武七年刘基及郭传序,宋濂跋(或称后序)。本集的万历十四年(1586)刻本(即《四库全书》本)为姚士观等校刊,全书分十八类,即诏、制、诰、书、敕命、策问、敕问、论、乐章、乐歌、文、碑、记、序、说、杂著、祭文、诗。其中存诗共二卷(卷一九、卷二○),是较富文学意味的内容。其诗以气势阔大见长,其文多有以白话写就的,但不少篇显然为文臣修饰过。除上述版本,尚有嘉靖十四年(1535)刻本及万历十年、二十四年等刻本行世。此本为标点本,本站也有四库本,可以搜索查找!

作者简介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后改名朱兴宗,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在位时间为1368年至1398年。

朱元璋出身贫寒,幼时曾为地主放牛,生活极其贫困。16岁时,因家乡遭受饥荒,他入皇觉寺为僧,后因寺院粮食短缺而出外云游化缘,实则四处乞讨,这些经历让他见识了民间疾苦和社会现实,对他的性格和后来的政治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1352年,25岁的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统治。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逐步崛起,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竞争对手,统一了江南地区。1367年,他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元朝,并于1368年攻占大都(今北京),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建立了明朝,定都南京(时称应天府)。

朱元璋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包括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制度、建立锦衣卫、实行卫所制度、推行重农政策、减免赋税、丈量土地、发展教育以及确立科举制度中的八股文考试形式等。他以严刑峻法著称,通过一系列政治清洗和严惩贪腐来巩固政权,但也因此留下了不少争议。

朱元璋晚年,为确保皇权平稳过渡,进行了精心布局,但其继承安排最终导致了“靖难之役”,其孙朱允炆被其四子朱棣推翻。朱元璋于1398年6月24日去世,享年71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南京明孝陵。

目录

提要
卷一 诏
卷二 诏
卷三 制诰
卷四 诰命
卷五 书
卷六 敕
卷七 敕
卷八 敕
卷九 敕命
卷十 策问、论
卷十一 乐章
卷十二 乐歌
卷十三 文
卷十四 碑、记
卷十五 序、说
卷十六 杂著
卷十七 祭文
卷十八 祭文
卷十九 古诗、歌行
卷二十 律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