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外史集-郑真

作品简介

明代诗文别集。100卷。郑真撰。郑真是元代学者郑觉民(字以道)之子,明代洪武四年(1371)乡试第一,授临淮教谕。早年与宋濂齐名,但一生偃蹇,名位不显,其集流传很少。《四库全书》曾据两淮盐政采进本,将其编入别集类,但《四库全书》本是残本,仅存70卷,此外并未见到其他完整的版本,所以这70卷残本亦颇足珍贵,曾影印收入《四库珍本丛书初集》。卷首及卷1-6原缺,卷7-13为记,卷14-20缺,卷21-30为序,卷31-32缺,卷33-43为书、说、题跋杂识等各体文,卷44缺,卷45-57为碑铭、传、铭等各体文,卷58-59缺,卷60-68为表、策题等各体文,卷68-86缺,卷87-96为各体诗,卷97为“同年录”,卷98为“濠梁录”,卷99为“进牌录”,卷100为“归程录”。除所缺各卷,行文中仍有缺失。《四库全书总目》评本集:“今观所作,虽不能与濂(指宋濂)并惊词坛,而义有根柢,词有轨度,与濂实可并肩。未可以名位之升沉,定文章之优劣也。”

作者简介

明代郑真是一位以学行闻名的文人,他曾担任临淮县儒学教谕。

郑真与其兄弟郑驹、郑风并在当时以学问和品行著称。他在洪武五年(1372年)成为乡贡进士,次年赴京候选,后被任命为临淮县的儒学教谕。在临淮任职期间,郑真的生活相当清苦,他自述“一贫如水”,但在这段时间里,他的文学创作却颇为丰富。他的作品中常表达对远方故乡的思念,风格显得苍凉而沉郁。郑真的文章受到了宋额的高度评价,尤其是他的《竹屏铭》等作品,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需要注意的是,历史上可能还有其他同名的人物,例如在明代还有一位宦官也叫郑真,他生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卒于万历五年(1577年),在宫廷中服侍过嘉靖、隆庆、万历三位皇帝,担任过多个职位,如司礼监六科郎、长随、奉御、典簿、东宫侍卫、典玺局局郎等。但这位宦官郑真与前述的文人郑真并非同一人,他们的生活背景和历史地位也有所不同。

目录

提要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