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约作于康熙年间 ;后经贾存仁(一说贾有仁)修订改编,命名为《弟子规》。该文共为五个部分,其首章“总叙”将孔子的话,用三字句改编而成,正文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共四个部分,进行了具体、通俗的闸释 ;主要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处世、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清朝时,《弟子规》被朝廷高度重视,将其定为幼学必读教材,并将其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的读物
作者简介
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是清朝时期的一位学者。他出生于康熙四年(1647年),逝世于雍正七年(1729年)。李毓秀是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他编撰了《弟子规》,原名为《训蒙文》。这本书是一部三言韵文,旨在规范儿童行为,约作于康熙年间。
《弟子规》的核心思想基于儒家的孝悌仁爱,内容分为孝弟、谨信、亲仁、学文等篇章。为了便于吟诵和记忆,书中采用了三字成句的格式,使得每一句都易于理解和传诵。这本书的内容虽然简短,但涵盖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和规范,因此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誉为“开蒙养正之最上乘者”,并有“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之称。《弟子规》以其浅显易懂的内容和通俗押韵的形式,成为清代后期广泛流传的修身读本。
目录
总叙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