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吴起

作品简介

《吴子》又称《吴子兵法》、《吴起兵法》相传为战国时卫国人吴起所作。现存《吴子》分上下两卷,每卷三篇,共六篇。宋代将《吴子》列入《武经七书》。提出以治为胜,赏罚严明,主张在军队实行“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做到“令行禁止,严不可犯”。提出“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主张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使士卒掌握各种作战本领,提高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强调“简募良材”,根据士卒体力、技能等条件的不同,合理分工和编组,实现军队的优化组合。要求统军将领“总文武”、“兼刚柔”,具备理、备、果、戒、约的“五慎”条件,掌握气机、地机、事机、力机四个关键的因素。提出“审敌虚实而趋其危”,主张先弄清敌人的虚实,选择有利时机进攻,以夺取胜利。

作者简介

吴起(公元前440年—前381年),姜姓,吴氏,名起,是战国初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也是中国古代兵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于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附近),早年家境富裕,但求官无门,为了追求功名,不惜散尽家财,甚至因遭受嘲笑而杀掉数十位同乡,从此离开卫国。

吴起先是投身儒学,拜曾参之子曾申为师学习儒家思想,但因其母去世未能归乡守孝,被视为不孝而遭到曾申的排斥,从而改学兵法。他曾效力于鲁国,因能力出众而受命抵抗齐国,取得战功。然而,由于受到非议,吴起离开鲁国投奔魏国。

在魏国期间,吴起受到魏文侯的重用,担任西河郡守,建立了强大的魏武卒,多次击败秦国,占领河西地区,使得魏国势力大增,达到鼎盛。他在军事上屡建奇功,与各国交战几乎保持极高胜率,对内则积极推行改革措施,强化军队战斗力和社会治理。

随后,由于魏国内部矛盾,吴起被迫离开魏国,转投楚国。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吴起在楚国实施了一场大规模的变法运动——吴起变法,通过废除冗余官员、加强中央集权、整饬吏治、鼓励农耕、精简军队等措施,大大提升了楚国的国力,使其一度在列国争霸中占据优势。

遗憾的是,楚悼王死后,楚国贵族因吴起变法触动自身利益而发动叛乱,吴起最终在楚悼王的葬礼上被乱箭射杀身亡。尽管如此,吴起的军事才能和改革举措对后世影响深远,《吴子》一书作为他的军事理论著述,与《孙子兵法》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

后世对吴起评价甚高,唐朝时期,吴起被列入武成王庙祭祀,被誉为“武庙十哲”之一;到了宋朝,吴起又被追封为广宗伯,并列入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中。他的事迹和思想一直被后世研究和传承。

目录

图国
料敌
治兵
论将
应变
励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