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釜集-刘半农

作品简介

《瓦釜集》是一部民歌体新诗集,是我国新诗史上第一部用方言写作的民歌体新诗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作者是刘半农。“集名叫做‘瓦釜’,是因为我觉得中国的‘黄钟’,实在太多了”。作者认为“我们要说出谁某的话,就非用谁某的真实的语言与声调不可;不然终是我们的话。“为了”把数千年来受尽侮辱与蔑视,打在地狱里而没有呻吟的机会的瓦釜的声音,表现出一部分来“。 《瓦釜集》中的诗歌用江阴方言与江阴民歌的声调,抒写劳动者的爱与恨。

作者简介

刘半农(原名寿彭,后名复)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刘半农于1891年5月29日出生于江苏江阴的一个清贫知识分子家庭。他自幼表现出过人的聪慧,6岁就能作对联、咏诗。1907年,他考入常州府中学堂,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11年,他回到母校翰墨林小学任教,并参与编辑《江阴杂志》。在辛亥革命期间,他加入了革命军,担任文牍工作。但由于不满军队内部的混乱,他在民国元年(1912年)返回了家乡。

值得一提的是,刘半农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扬鞭集》和《瓦釜集》等。这些作品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此外,他还曾赴法国深造,毕业于巴黎大学,将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引入中国,对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刘半农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所成就,还在教育和语言学术研究上做出了贡献,他的一生为中国的文化和教育事业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目录

反日救国的一条正路
三十五年过去了!
两盗
欧洲花园
拜轮家书(译)
阿尔萨斯之重光
马丹撒喇倍儿那
琴魂
诗人的修养
天明
玄同附志辟《灵学丛志》
实利主义与职业教育
作揖主义
她字问题
寄《瓦釜集》稿与周启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