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金斗坪村有一座龙王庙。解放前,每逢遭受旱灾,金斗坪的人便集中在庙里跪祷求雨。地主周伯元总是趁机用粮食低价买地。土地改革后,土地回到农民手里。这年夏天又遇上旱灾。村党支部书记于长水动员大家开渠引水。可是在动工的同时,仍然有八个老农民,在龙王庙敲钟鼓求雨。而且,求雨的人愈来愈多。庙里定出轮班跪香制,连参加开渠的人上下工时也去磕个头。两天之后,开渠遇上石崖,进度很慢,这一来,开渠的人更少了。于长水冥思苦索,想出了架槽的好法子,开渠的劲头又鼓了起来。当渠道通了水之后,庙里求雨的人溜得一个也不剩。作品表现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民对封建迷信的斗争和胜利。
作者简介
赵树理(1906年9月24日—1970年9月23日),原名赵树礼,山西晋城市沁水县尉迟村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和“山药蛋派”的创始人。赵树理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深受民间文化和地方戏曲的影响,对农村生活有着深厚的理解和感情。
赵树理在文学创作上独树一帜,以其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著称。他的作品大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真实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态、思想感情以及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和现实矛盾。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锻炼锻炼》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在当时的社会改革和文化建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赵树理在文学界的地位极高,他倡导并实践了一种贴近农民生活的写作风格,使文学更紧密地联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他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事业,解放后在多个文化机构担任职务,如《曲艺》《人民文学》编辑委员会委员等,并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
文革期间,赵树理遭受了不公正待遇和迫害,不幸于1970年逝世。1978年,中国政府为其平反昭雪,肯定了他的历史地位和文学贡献。赵树理的文学遗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的作品和创作风格对中国农村题材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