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的泰门-莎士比亚

作品简介

悲剧。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作于1605年。古罗马雅典的贵族豪富泰门,平生仁慈慷慨,乐善好施,他虽显贵,却不贪图钱财,而把友谊和真诚视为最神圣的东西。这样,尽管他家财富足,不久也被花得精精光光。他去求助往日的朋友,不料均遭拒绝。就连泰门用金子从监狱里搭救出来的文提狄斯也不肯借钱。谁能想到,几天之后,泰门居然又大摆起宴席来了。那些朋友心想泰门原来是装穷,就又厚着脸皮前来赴宴。席间泰门将他们讽刺挖苦一番之后,就把碗内清水泼向他们,还用碗碟把他们打跑。泰门羞辱惩罚了这帮无耻之徒后,独自来到海滨洞穴过着隐居的生活。这天他正在挖野菜树根准备充饥,无意中挖到了金子。这时被元老们放逐的艾西巴第斯将军正率领大军攻打雅典,路遇泰门。泰门要他把金子分送给兵士,还要他把“已经变成一个众兽群居的”雅典夷为平地。原先那帮朋友听说泰门有了金子,又纷纷前来找他。泰门向他们发泄了满腔的仇恨,最后死于洞穴之中。全剧情节线索简明,但思想意义深刻。作者对人世间的世态炎凉的邪恶风尚充满义愤,对泰门珍惜友谊、乐于助人的品德热情颂扬,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和独白,我们看到泰门从个人的不平经历逐渐认清了金钱的罪恶,从对邪恶道德的诅咒发展到对整个现存社会的否定,这一悲剧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作者借了这个古代外国人物的悲剧,对英国现实社会中随着资本主义兴起就已露端倪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剧中泰门挖到金子时的一段关于金子的著名独白,曾被马克思赞誉为“绝妙地描绘了贷币的本质”。这反映了莎士比亚思想的深邃和敏锐。剧中泰门无力与现实抗争,只得离群索居,最后悲观厌世地死于洞穴,反映了作者心中乐观、进取的人文主义理想之火已开始黯淡,显露出作者创作思想将出现衰退的征兆。

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约1564年4月26日—1616年4月23日)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世界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出生于英格兰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父亲约翰·莎士比亚是一位商人,曾担任镇里的民政官。

莎士比亚年轻时在当地文法学校接受了良好的基础教育,尤其熟悉拉丁语和其他古典文化。成年后,他于1582年与安妮·海瑟薇结婚,育有子女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

大约在1590年代初,莎士比亚来到伦敦投身演艺事业,并很快崭露头角。他先是作为一名演员,后来逐渐成为剧作家,最终成为宫内大臣剧团(后更名为国王剧团)的重要成员和股东。在其职业生涯中,莎士比亚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戏剧作品,包括历史剧、喜剧、悲剧和浪漫剧等,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奥赛罗》、《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等。

莎士比亚的作品深刻描绘了人性的各种面向,其丰富的人物塑造和精湛的语言技巧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上演并研究。莎士比亚被誉为“时代的灵魂”,对后世文学、戏剧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

晚年,莎士比亚回到了故乡斯特拉特福,他在那里度过了最后的时光,直至1616年去世。尽管逝世数百年,莎士比亚的文化遗产依然熠熠生辉,不断启发着新的创作与思考。

目录

剧中人物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