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英国剧作家、诗人沙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写于1601年。故事取材于十二世纪丹麦历史家萨克索的《丹麦史》中一个王子复仇记。主人公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人文主义中心维登堡大学读书,他叔父克劳狄斯鸩兄娶嫂篡夺了王位。哈姆雷特回国后,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致死的原因,嘱他复仇。同时,克劳狄斯怀疑哈姆雷特知道真情,先后派哈姆雷特的情人奥菲利娅等人去试探他,都被他识破。哈姆雷特用一场“戏中戏”证实了父亲鬼魂的话,决心为父报仇。他把奥菲利娅的父亲、波洛涅斯错当国王杀死。国王派他去英国出差,想借英王之手杀死他,但他发现阴谋,中途折回。奥菲利娅因父亲被杀而疯癫自尽。国王又挑拨奥菲利娅之兄和哈姆雷特比剑,想用毒剑刺死他。在最后一场比赛中,国王、王后、哈姆雷特和奥菲利娅之兄同归于尽。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是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和日趋反动的封建王权的代表人物之间的斗争。剧中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曲折,语言优美。十九世纪英国一位文学评论家赫士列特在《莎士比亚戏剧人物论》中指出,在四大悲剧中,“《哈姆雷特》在思想和感情精致的发展方面占先”。
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约1564年4月26日—1616年4月23日)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世界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出生于英格兰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父亲约翰·莎士比亚是一位商人,曾担任镇里的民政官。
莎士比亚年轻时在当地文法学校接受了良好的基础教育,尤其熟悉拉丁语和其他古典文化。成年后,他于1582年与安妮·海瑟薇结婚,育有子女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
大约在1590年代初,莎士比亚来到伦敦投身演艺事业,并很快崭露头角。他先是作为一名演员,后来逐渐成为剧作家,最终成为宫内大臣剧团(后更名为国王剧团)的重要成员和股东。在其职业生涯中,莎士比亚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戏剧作品,包括历史剧、喜剧、悲剧和浪漫剧等,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奥赛罗》、《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等。
莎士比亚的作品深刻描绘了人性的各种面向,其丰富的人物塑造和精湛的语言技巧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上演并研究。莎士比亚被誉为“时代的灵魂”,对后世文学、戏剧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
晚年,莎士比亚回到了故乡斯特拉特福,他在那里度过了最后的时光,直至1616年去世。尽管逝世数百年,莎士比亚的文化遗产依然熠熠生辉,不断启发着新的创作与思考。
目录
剧中人物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