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四世-莎士比亚

作品简介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作于1597年的一出历史剧,共上下两篇。亨利四世虽然夺取了理查二世的王位,但引起了各封建主的不满,内乱不止。亨利四世准备率师平叛,却又担心着另一件事,这就是太子威尔士的不求上进。亨利四世亲征前,唤来太子予以教训。太子表示痛改前非,愿以光荣的鲜血洗尽往日的耻辱。太子临征时,任命整天同他在“野猪头酒馆”鬼混的福斯塔夫为队长。这个流氓利用征兵的机会大捞油水,在战场上贪生怕死,却还耍猾钻营,冒领军功。太子的弟弟兰开斯特公爵采取安抚和签订和约的计谋,瓦解了叛军,平定了骚乱。亨利四世不久离开了人世,老臣们忧心忡忡,担心太子接了王位,若依然故我,则国将遭难。福斯塔夫则欣喜若狂,想到自己往日与太子的深厚友情,自以为定能受到重任,从此便可青云直上。谁料太子登基,一改既往,不但疏远福斯塔夫,还下令放逐了以福斯塔夫为首的这伙流氓。英国史上强盛的亨利五世王朝从此开始。剧本主要描写亨利五世在当太子时同社会上的一帮流氓、游手好闲之徒整日厮混,他们拦路抢劫,寻衅闹事,酗酒玩妓,胡作非为;而一旦登上王位,则大彻大悟,痛改前非,成为英明的理想君主。作者对亨利五世前后判若两人的形象刻划,表达了作者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莎士比亚试图通过道德的改善来造就一代开明的国王,并由他推行从上而下的改革,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局面和理想的君主政体。值得指出的是作者创造了福斯塔夫这一艺术形象。在他身上既发散着没落阶级寄生贪婪的腐臭气息,又充满着平民社会下层人物俏皮圆滑、风趣乐观的处世精神。他既非旧制度的卫护士,也非新生活的创业者,而是封建关系崩溃时期那些无衣无食的雇佣兵和冒险家的典型。正是福斯塔夫等人物的活动,构成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广阔的平民社会的画面,这便是恩格斯高度评价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它“提供完全不同的材料使剧本生动起来”。

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约1564年4月26日—1616年4月23日)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世界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出生于英格兰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父亲约翰·莎士比亚是一位商人,曾担任镇里的民政官。

莎士比亚年轻时在当地文法学校接受了良好的基础教育,尤其熟悉拉丁语和其他古典文化。成年后,他于1582年与安妮·海瑟薇结婚,育有子女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

大约在1590年代初,莎士比亚来到伦敦投身演艺事业,并很快崭露头角。他先是作为一名演员,后来逐渐成为剧作家,最终成为宫内大臣剧团(后更名为国王剧团)的重要成员和股东。在其职业生涯中,莎士比亚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戏剧作品,包括历史剧、喜剧、悲剧和浪漫剧等,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奥赛罗》、《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等。

莎士比亚的作品深刻描绘了人性的各种面向,其丰富的人物塑造和精湛的语言技巧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上演并研究。莎士比亚被誉为“时代的灵魂”,对后世文学、戏剧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

晚年,莎士比亚回到了故乡斯特拉特福,他在那里度过了最后的时光,直至1616年去世。尽管逝世数百年,莎士比亚的文化遗产依然熠熠生辉,不断启发着新的创作与思考。

目录

上篇
剧中人物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下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