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松巢集-朱希晦

作品简介

元诗别集。3卷。朱希晦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朱希晦不以仕进为意,居室名为云松巢,所以就以它来名集。卷首有永乐五年(1407)鲍原宏序,正统六年(1441)章陬序。卷1为绝句及五言律诗,卷2为七言律诗,卷3为古诗。卷末有嘉靖七年(1528)朱谏后序。据各序可知,朱希晦写有诗千余首,一直收藏在后人家中。嘉靖年间,由七世孙朱谏选编刊行于世。顾嗣立曾引称他的佳句,如“白发生涯人已老,绿荫时节雨偏多”(《夏日书怀》),“竹吹绿雾沾书帙,花发红云映药栏”(《幽居》)。但由于内容单调,题材狭窄,使得他的隐逸诗总面貌比较平淡。《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朱希晦写诗“其宗派盖瓣香于《剑南》一集”。细读朱希晦的诗,再与陆游《剑南诗稿》风格略作比较,就能发现此说很有见地。他涉及元明易代的沧桑之变的诗篇,笔触颇有力度,虽远不及“赋到沧桑句便工”的元好问,与其隐逸、应酬之作相比,却是另一种境界。《感怀》、《感时二首》、《秋兴》、《有所思》等都是气韵苍凉的好诗。

作者简介

朱希晦,字复翁,号云松,生于1309年,卒于1386年,是元末明初的诗人和隐士。

朱希晦出生于乐清(今属浙江省),在元朝至正末年,他为了避世乱而选择隐居于瑶川(今虹桥镇瑶岙)。他与四明吴志淳(字主一)和萧台赵新(字彦铭)一同在雁山中游历吟咏,因此被时人称为“雁山三老”,并被视为“雁山七贤”之一。

朱希晦一生创作了千余首诗作,这些作品多表达了他对时代的感慨和对事物的深情寄托。遗憾的是,他的许多诗作已经散佚。尽管如此,明代永乐年间,他的儿子朱豳和正统年间的玄孙朱美曾先后整理他的诗稿,并在嘉靖七年(1528年)由其七世孙朱谏(明吉安太守)将诗稿选辑为《云松巢集》三卷刊行于世。到了清代,这部诗集被收录进《四库全书》,但仅存一百八十二首诗作。

总的来说,朱希晦的诗歌以其思想深邃、词意丰富而受到赞誉,其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尽管他的作品未能全部流传至今,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仍然不容忽视。

目录

提要
云松巢集原序
云松巢集巻一
云松巢集巻二
云松巢集巻三
云松巢集后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