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学诗稿-蒲寿宬

作品简介

宋诗别集。6卷。蒲寿宬著。关于蒲寿宬的字号及其在宋末的人品节操,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论证甚详。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152《心泉记》云:“初,君行山间,得泉一泓,爱之,有会于心,即其所结庵,匾曰‘心泉’。”知心泉当原为其室名,后又为其别号,即以名集。此集编于入元之后,原本久佚,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中辑出蒲寿宬赋4篇,古律诗及绝句凡267首,诗余18首,重新编次为《心泉学诗稿》6卷。诗中多写青山秀水,恬淡心情。就诗论诗,颇堪讽诵。然生当亡国之时,徜徉于剩水残山之间,极少有黍离麦秀之悲,故于其人品节操,不能无讥。

作者简介

蒲寿宬是宋元之际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生平和贡献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具体如下:

生平背景:蒲寿宬,字镜泉,号心泉,其先祖来自新疆和阗,属于西域人。据史料记载,他的家族因仰慕孔子的教导,于宋嘉定年间从西域迁居至中原。蒲寿宬在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任广东梅州知州,成为梅州历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历史影响:蒲寿宬对于了解宋元时期粤东地方社会史,尤其是客家移民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诗人,其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色。此外,关于蒲寿宬的研究也涉及到他的族群身份和族属问题,这些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宋末元初中西交通史的理解。
总的来说,蒲寿宬不仅是梅州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宋元时期文化交流和社会变迁的见证者。他的生活和工作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对于研究那个时代的历史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目录

提要
心泉学诗稿巻一
心泉学诗稿巻二
心泉学诗稿巻三
心泉学诗稿巻四
心泉学诗稿巻五
心泉学诗稿巻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