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飞卿诗集笺注-温庭筠

作品简介

唐诗别集笺注本。明曾益原注,清顾予咸补注,顾嗣立重校。有秀野草堂本、《四部备要》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重新排印出版。据顾嗣立所撰《后记》可知,其父顾予咸任山阴县令时,邑人曾益注《温庭筠诗》四卷,曰《八叉集》。予咸谓其用心良苦,刻印刊出,流传一时。予咸致仕归里后,翻阅曾注,发现多有阙佚穿凿之处,便“重为笺注,广搜博考,援笔记纂。凡夫割剥支离、舛错附会之说,辄复随手删削,未毕事,而先考功殁世”(《后记》)。当时嗣立只五岁,二十馀年后完成父亲未竟之业,在原有基础上增广内容,纠正讹误,依宋刻本《金荃集》分为《诗集》七卷,《别集》一卷,又从《文苑英华》等书中辑出温庭筠诗集中未收之佚诗定为《集外诗》,并加续注,改名为《温飞卿诗集》。成书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此编考据较为详核,注释简明,然在校勘、注释中尚有不足之处。上海古籍本据顾嗣立秀野草堂本进行校点,并用明毛晋刻本和《全唐诗》复校,择要做出校记。又辑录温庭筠的词和文,作为附录补印于书后,将原刻本中的《旧唐书》本传、诸家诗评和后记移于书后,亦作为附录。

作者简介

温庭筠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以其艳丽的辞藻和音律精妙著称。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号温钟馗,世称温方城或温助教,约生于812年至866年(一说824年至882年),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他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温庭筠文才卓越,思维敏捷,以其在科举考试中迅速成诗的能力而被称为“温八叉”。

在文学上,温庭筠擅长写小赋,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他的诗作以辞藻华丽、风格秾艳而闻名,尤其擅长描写闺情。作为“花间派”首要词人,他在词的艺术成就上居于晚唐诸词人之上,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然而,他的生活并不顺遂,因为性格放纵、讥讽权贵,多次触犯禁忌,导致他屡次科举不第,生涯多舛,最终官至国子助教。

温庭筠的诗歌和词作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其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点。

目录

提要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