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改制考-康有为

作品简介

康有为所撰关于变法维新的重要理论著作。1892年(光绪十八年)在弟子陈千秋、梁启超等协助下开始编著,1898年正式刊行。共二十一卷。书中阐发“托古改制”理论。宣称《六经》皆孔子所作,是孔子假托古圣先王言行,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改革主张,把孔子塑造成托古改制的“素王”。认为孔子改制的精义主要反映在《春秋》一书中,而《公羊传》则是阐释《春秋》的典籍。作者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需要出发,附会公羊学派的“据乱、升平、太平”三世说,解释历史发展趋势。认为“据乱世”即西方君主专制时代,“升平世”即君民共主时代,“太平世”即民主共和时代。这一划分并不科学,但确认历史不断进化发展,强调当时中国应由“据乱世”通过改革进入“升平世”,冲破了顽固派“敬天法祖”和“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反动思想,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影响甚大。顽固派攻击该书“灭圣经”、“乱成宪”,要求清政府将该书毁版。

作者简介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是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银河社区苏村)人,汉族广府人,世人尊称康南海。他是中国晚清至民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身封建官僚家庭,自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1895年因《马关条约》签订而领导了著名的“公车上书”,并在1898年发起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成立保皇会,支持开明专制,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他持续作为保皇党领袖,反对共和制,并曾参与1917年的复辟活动,拥立溥仪登基,但最终失败。康有为虽然在倡导维新运动时表现出顺应历史前进方向的一面,但后来却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晚年,他仍对清朝表示忠诚,直至1927年病逝于青岛。

目录


孔子改制考 卷01
孔子改制考 卷03
孔子改制考 卷04
孔子改制考 卷05
孔子改制考 卷06
孔子改制考 卷07
孔子改制考 卷08
孔子改制考 卷09
孔子改制考 卷10
孔子改制考 卷11
孔子改制考 卷12
孔子改制考 卷13
孔子改制考 卷14
孔子改制考 卷15
孔子改制考 卷16
孔子改制考 卷17
孔子改制考 卷18
孔子改制考 卷19
孔子改制考 卷20
孔子改制考 卷21
孔子改制考 卷02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