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近代诗集。又题《散原老人手书诗稿》。陈三立著。1961年台湾中华书局据手稿影印,平装1册。卷首刊有作者《题辞》、1961年俞大纲《序言》。此集收诗稿手迹169题200余首。写作时间始于1919年,止于1926年。开篇为《始春初堂望钟山余雪》,终卷为《为姚虞琴题吴柳堂侍御罔极图遗墨》。陈三立在《题辞》中说:“此手稿付新午收藏”。俞大纲《序言》说:“《散原先生手书诗稿》起民国八年己未,讫十五年丙寅,都如干篇,次第与刊本《散原精舍诗》同。惟稿本录存《为海客索赠鼓娘诗》、《雪娘曲》、《庸庵尚书逸社第二集诗》、《庸庵尚书来游白下赋赠》、《寄题曹公亭》及《胡琴初母寿诗》等篇汰不入刊本,盖一时酬答遣兴之什,去取间有所经界也。”“先生诗造辞精眇,不苟下一字,侔色揣称,务极深美之致,稿端窜异之迹斑然可征。颖悟之士,抽绎巧绘,宜有会心。”“先生书法法山谷,略参以北碑,不假钩勒而幽姿古趣横溢毫端”。按:此诗稿原件的收藏者陈新午为陈三立之次女,俞大维之妻。此书整理者及《序言》作者俞大纲为陈三立之内侄,俞大维之弟。
作者简介
陈三立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化人,被誉为“维新四公子”之一,同时也是“同光体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以下是关于他的一些重要信息:
家世背景:陈三立出身于江西修水的名门世家,他的父亲是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而他则是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以及著名画家陈衡恪的父亲。
个人成就:在文化上,陈三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不仅在诗坛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也有所涉猎。他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在湖湘地区广交英才,对当地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态度:作为维新派的一员,陈三立支持变法维新,其家族成员也多有参与近代中国的变革活动。他的父亲陈宝箴是唯一支持维新变法的地方巡抚,而他本人也因支持维新而受到重视。
抗日立场:陈三立在抗日战争期间表现出了坚定的抗日立场。他在高龄时因绝食抗议日本侵略而去世,展现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文学成就:陈三立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作《高观亭春望》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综上所述,陈三立不仅是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他的一生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文化人物。他的家族“陈氏五杰”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
目录
序言
散原精舍诗集
补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