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惑编-谢应芳

作品简介

元明之际学者谢应芳著,共4卷15篇,另附录1卷(1937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旨在维护儒家纲常名教,反对崇拜佛教、道教和求神问卜等时俗弊端。《四库全书提要》说,谢氏“因吴俗信鬼神,多拘忌。引古人事迹及先儒议论,一一条析而辨之。”其目的在于“能因风俗而药之,用以开导愚迷,其有益于劝戒。”谢氏认为惑民之说,莫大乎老、释,崇信佛、道有害无益;祈祷鬼神是伤风败俗、费事殚财,违背圣贤古训的异端,要求人们废除神祠。在《死生》篇中,指出死生乃自然之道,非人力所为。不必求神问卜,枉求长生不老。要想长寿,就必须活动、劳动。“禹走天下,乘四载,治百川,可谓劳其形矣,而寿百年。颜子肖然坐于陋巷,箪食瓢饮,外不诱于物,内不动于心,而年不及三十。劳其形者长年,安其乐者短命。禀之于天,非人力所能为。”这些观点,有合理因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明代学者曹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年荒劝振,存活甚众。”(《明史·曹端传》)

作者简介

谢应芳,字子兰,号龟巢,是元末明初的学者。

谢应芳生于1295年,卒于1392年,他是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谢应芳自幼深入研究理学,他的学术追求和生活方式体现了当时儒家学者的特点。他选择隐居在白鹤溪上,并将其居所命名为“龟巢”,人们因此以“龟巢”作为他的别号。谢应芳不仅致力于学术研究,还积极授徒讲学,他的教学和言论总是与时代教育紧密相关,引导人们向善。

在元末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谢应芳避地吴中,直到明朝建立后才返回故乡,之后隐居在芳茂山。他的生活简朴高洁,深受当时学者的尊敬。谢应芳的一生既是对个人学术追求的坚持,也是对传统儒学价值的一种传承。

目录

提要
原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附錄
編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