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几暇格物编-康熙

作品简介

清朝康熙皇帝在万几之暇所作的一本笔记,内容主要是对天文、地理、古生物、动物、植物、医药、哲学等科学文化现象的调查、实验。其中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如“白龙堆”条中对沙丘形状、走向是由当地的风向决定的;“御稻米”条中采用单穗选择获得优良稻种的方法;等等。

作者简介

康熙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长达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

康熙帝,原名爱新觉罗·玄烨,出生于1654年5月4日,逝世于1722年12月20日。他是顺治帝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8岁登基,14岁开始亲政。他的年号“康熙”寓意着安宁与兴盛,希望万民康宁,天下熙盛。

此外,在他的统治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边疆安定,被认为是清朝的鼎盛时期之一。同时,康熙帝还对科技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支持编纂《康熙字典》,并亲自参与编辑工作,这部字典成为后来学者研究汉字的重要工具。他还对西方科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聘请了耶稣会士来教授数学、天文学等知识,并在宫中设立了实验室和天文台。

总的来说,康熙帝的统治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不仅巩固了清朝的统治,还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科技的发展。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时期之一。

目录

康熙几暇格物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