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宋代金石学著作,收录作者在铜器铭文和碑版铭刻上的题跋。董逌撰。传世以明毛晋校刊的汲古图本最为通行。董逌(生卒年不详),字彦远,宋东平人。在政和年间(1111—1118)官至徽猷阁待制,建炎(1127—1130)以后,曾附张邦昌为官。还撰有《广川画跋》6卷。本书10卷,书末附有铭刻摹拓及图象之类。全书金石并列,按时代编次。前4卷以殷周青铜器为主,其间或杂以石刻如石鼓文、诅楚文,等等,跋近60则。第5卷以后以碑帖为主,跋近140余则。因是按时代排列,所以中间也杂有铜器铭文如新莽权等,但为数不过数件而已。碑帖的最后附有宋人数帖,论断考证皆极慎当,为全书中最精彩的部分。书中所收殷周铜器,多出于《考古图》、《宣和博古图》,都是当时传世的重器。董逌对铜器年代的断定,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比较精审的。作者不通古文字而多牵强于礼书,是其不足之处。鉴别石刻真伪,如断定滕公石椁铭、孙叔敖碑之不可信,都有其独到之处。但是认为例如石鼓文为周成王时物等等,则是误解了文献的记载。
作者简介
董逌,字彦远,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藏书家和书画鉴定家。
他出生于东平(今属山东省东平县),在靖康末年官至司业,后迁为徽猷阁待制。董逌以其精于鉴赏考据而闻名,他在书画和古籍的鉴定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著有《广川藏书志》、《广川画跋》、《广川书跋》和《广川诗故》等作品,这些著作体现了他在收藏和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
董逌的《广川画跋》是一部重要的艺术史文献,收录了他对多幅画作的评述和考证,对后世的艺术史研究有着重要影响。《广川藏书志》则是一部记录其私人藏书的目录,虽然已散佚,但仍从其他文献中可见其影响。
总的来说,董逌的学术成就和对书画艺术的贡献,使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宋代的文化生活,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历史资料。
目录
广川书跋目録
提要
广川书跋原序
广川书跋卷一
广川书跋卷二
广川书跋卷三
广川书跋卷四
广川书跋卷五
广川书跋卷六
广川书跋卷七
广川书跋卷八
广川书跋卷九
广川书跋卷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