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农春秋说-惠士奇

作品简介

《春秋》学著作。又称《春秋说》,《半农先生春秋说》。清惠士奇撰。十五卷。惠士奇,字天牧,一字仲儒,晚号半农,人称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人。官编修,侍读学士,曾典试湖南,督学广东。为清代著名经学家,尤精“三礼”。此书考辨《春秋》礼制、史事、书法等,分门别类,经文以类相从,每卷约论三四类,然不立目类。每经文后约采三传之文附之,亦间以《史记》诸书佐之。每传文之后又多附诸儒之说。其史事多信《左传》,礼制时据“三礼”,对《公羊》、《榖梁》、啖、赵之妄,时加驳正。每类之后,又以己意为总论。其意多出自宋张大亨《春秋五礼例宗》、沈棐《春秋比事》。虽不免有拘泥窒塞之处,但大抵典核可信。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言必据典,论必持平,所谓原原本本之学,非孙复等之枵腹而谈,亦非叶梦得等之恃博而辨也。”有《四库全书》本、《皇清经解》本等。

作者简介

惠士奇是中国清朝时期的学者、诗文家,以及吴派经学家。

惠士奇(1671年-1741年),字天牧,又字仲孺,号松崖,又号半农,学者称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他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中进士,后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并授编修。惠士奇曾充任湖广乡试正考官,并在雍正年间因召对不符合旨意,被罚修镇江城,后来因财产耗尽而停工削籍。乾隆初年,他再次被起用为侍读。

惠士奇继承了其父惠周惕的学问,撰写了《易说》、《礼说》、《春秋说》等著作,搜集并引用汉儒经说,结合古代史料进行解释,其方法比宋儒更为缜密,但在学术上较为拘泥。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学创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目录

提要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