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属辞-赵汸

作品简介

十五卷,元赵汸著。至正丁酉(1357),赵汸《春秋集传》定稿,因《礼记·经解》之说,悟《春秋》之义在比事属辞,而著此书。赵汸《东山集·与朱枫林书》:“《春秋》随事笔削,决无凡例。前辈言此亦多,至丹阳洪氏之说出,则此段公案不容再举矣。其言曰:‘《春秋》本无例,学者因行事之迹以为例。犹天本无度,历家即周天之数以为度。’此论甚当。至黄(泽)先生则论鲁史有例,圣经无例。非无例也,以义为例,隐而不彰,则又精矣。今汸所纂述,却是比事属辞法。其间异同详略,触事贯通,自成义例,与先儒所纂所释者殊不同。然后知以例说经,固不足以知圣人;为一切之说以自欺,而漫无统纪者,亦不足以言《春秋》也。是故但以《属辞》名书。”书中实以杜预《春秋释例》、陈傅良《春秋后传》为本,并有所补正,分例为八:①存策书之大体;②假笔削以行权;③变文以示义;④辨名实之际;⑤谨内外之辨;⑥特笔以正名;⑦因日月以明类;⑧辞从主人。所分八门,较诸家言例者有绪。其中不免穿凿,但宏纲大旨可取者多。收入《四库全书》。

作者简介

元代赵汸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对《周易》和《春秋》的研究上。

赵汸(1319—1369),字子常,是元朝后期至明朝初期的著名理学家,他的籍贯是休宁(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他是九江黄泽的弟子,深入研究了六十四卦的大义和《春秋》之学。后来又跟随临川虞集学习,进一步了解了吴澄的学说。晚年时,赵汸选择隐居在东山,专注于读书和著述。

赵汸的学术贡献不仅限于他的教学和思想,还包括他的著作。他著有《东山存稿》七卷、《周易文诠》四卷等作品,这些著作都被收录在《四库总目》中。除此之外,他还著有《师说》、《左氏补注》、《春秋集传属辞》等,这些作品也都流传于世。

总的来说,赵汸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精神也影响了后世,被尊称为“东山先生”。

目录

提要
原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