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春阁-吴伟业

作品简介

杂剧剧本。清吴伟业著。清杨恩寿《词余丛话》说:“《临春阁》杂剧,哀悱顽艳,不类《通天台》之悲惋。要其用意,有在于全篇结尾,从冯夫人口中特为点出,盖讽明末诸帅也。”清尤侗《西堂杂俎》说:“及所著《通天台》、《临春阁》、《秣陵春》诸曲,亦于兴亡盛衰之感三致意焉。盖先生之遇为之也。”近人吴梅《顾曲麈谈》说:“吴梅村所作曲,如《秣陵春》、《临春阁》、《通天台》,纯为故国之思,其词幽怨悲慷,令人不堪卒读。”又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说:“梅村《临春阁》谱冼夫人勤王事,大为张孔吐冤,盖为秦良玉发也。第四折〔收尾〕云:‘俺二十年岭外都知统,依旧把儿子征袍手自缝。毕竟是妇人家难决雌雄,则愿决雌雄的放出个男儿勇。’此又为左宁南讽也。”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此亦为哭明亡之作,似以陈后主比明福王者,关目平板,乏生动之致,非佳构也。”此剧一反“女色亡国”的谬论,歌颂了张丽华、冼夫人的见识才具,而把陈后主亡国的罪责归于当权的君臣。作者实际上是借陈后主的亡国,来暗寓南明王朝的灭亡,讽刺了南明福王的荒淫腐败,谴责了无力抵抗清兵入侵的官兵。剧本艺术上较为一般,无特异足引人之处。最后冼夫人解甲归道,表现了消极思想。

作者简介

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祖籍江苏昆山,出生于江苏太仓,是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诗人,也是娄东诗派的开创者之一。他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尤其是得到同乡张溥的指导,文名卓著。

吴伟业于崇祯四年(1631年)考中进士,进入仕途后历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并曾担任东宫讲读官、南京国子监司业等。在南明福王政权时期短暂任职,后因与马士英、阮大铖政见不合辞职归乡。清顺治年间被迫北上出仕清朝,先后担任秘书院侍讲、国子监祭酒等职位,但内心矛盾重重,最终因母丧南归后选择隐居。

在文学上,吴伟业以七言歌行最为擅长,初习唐代白居易的“长庆体”,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被后世称为“梅村体”。他的诗歌反映了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变迁,情感深沉,语言工丽,叙事性强。吴伟业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在当时及后世文坛享有极高的声誉。

目录

△第四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