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纂言-吴澄

作品简介

十二卷。总例一卷。元吴澄撰。此书仿陆淳《春秋纂例》之体例,采摭诸家之言,各附于经,而间以己意论断。首为《总例》七篇,其“天道”、“人纪”二例为吴氏所首创,其余“吉”、“凶”、“军”、“宾”、“嘉”五例,则与宋张大亨《春秋五礼例宗》雷同。七例共八十八目。其《自序》云:“凡《春秋》之例,礼失者书,出于礼则入于法,故曰刑书也。”此书之体例虽近似张大亨《五礼例宗》,而其说经则近似苏轼与朱熹,认为《春秋》本是直书其事而善恶自见,反对支离破碎、刻巧变诈之说,其说以《左传》为主。如桓公三年春正月,吴氏以为阙文,反对前儒“桓无王明天讨不加”之说。此书初刻于元,现存田元刻大字本、《四库》系抄本。

作者简介

吴澄,字幼清,晚字伯清,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经学家和教育家。

吴澄于1249年出生于抚州崇仁凤岗咸口(今江西省乐安县鳌溪镇咸口村),自幼聪慧好学,南宋末年考中乡试。南宋灭亡后,他隐居家乡,潜心著述,因此人称“草庐先生”。他的一生中,除了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外,还曾在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出任国子监丞,至定元年(1321年)任翰林学士,泰定元年(1324年)作为经筵讲官,敕修《英宗实录》,并参与核定多部重要典籍。

吴澄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对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所做的贡献上。他与许衡齐名,被并称为“北许南吴”,是元代两大理学宗师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主张折衷朱、陆两派,近于朱派,为学主张折衷朱熹和陆九渊的学说。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吴文正公全集》等,其中《书纂言》是他专为《尚书》所作的解释作品。

吴澄在元统元年(1333年)病逝,享年八十五岁,获封临川郡公,谥号“文正”。他的一生对后世的儒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

提要
春秋纂言总例原序
春秋纂言总例卷一
春秋纂言总例卷二
春秋纂言总例卷三
春秋纂言总例卷四
春秋纂言总例卷五
春秋纂言总例卷六
春秋纂言总例卷七
春秋纂言卷一
春秋纂言卷二
春秋纂言卷三
春秋纂言卷四
春秋纂言卷五
春秋纂言卷六
春秋纂言卷七
春秋纂言卷八
春秋纂言卷九
春秋纂言卷十
春秋纂言卷十一
春秋纂言卷十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