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说-惠士奇

作品简介

十四卷。清惠士奇(1672-1741)撰。惠士奇字天牧、仲儒,晚号半农居士,人称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康熙间进士,康、雍、乾间历仕。早年兼治经史,晚年尤邃经学。任广东学正,倡导经学,除着《礼说》外,还有《易说》、《诗说》、《半农春秋说》、《大学说》、《交食举隅》、《琴笛理数考》、《红豆斋时术录》、《南中集》、《采莩集》、《半农先生集》。《礼说》是惠士奇考证辨析《周礼》所涉名物制度的着作。《礼说》不载《周礼》经文,只标举所有考据辩驳者,各为其说,依经文次序编之。惠士奇鉴于西汉郑玄注《周礼》不免汉制,因而反对用清代的音字进行推求,主张考求原委。《礼说》将古音古字分别疏通,援引诸史百家之说。证明周制,参证郑玄《周礼注》所引汉制,皆旁引经文,持论有实证。实为治《周礼》之力作。《礼说》版本有红豆斋原刊本、清嘉庆年间上海彭氏校刊本、阮刻经解本。

作者简介

惠士奇是中国清朝时期的学者、诗文家,以及吴派经学家。

惠士奇(1671年-1741年),字天牧,又字仲孺,号松崖,又号半农,学者称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他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中进士,后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并授编修。惠士奇曾充任湖广乡试正考官,并在雍正年间因召对不符合旨意,被罚修镇江城,后来因财产耗尽而停工削籍。乾隆初年,他再次被起用为侍读。

惠士奇继承了其父惠周惕的学问,撰写了《易说》、《礼说》、《春秋说》等著作,搜集并引用汉儒经说,结合古代史料进行解释,其方法比宋儒更为缜密,但在学术上较为拘泥。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学创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目录

提要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