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二卷。白朴撰。前有至元十二年(1275)西溪老人王博文子勉序,谓与白朴有三十年之旧,时会于江东。白朴言“作诗不及唐人,未可轻言诗。平生留意长短句,散失之馀,仅二百篇。愿吾子序之”。后经兵燹散失。洪武七年(1374),白朴孙白溟得之姑孰士大夫家,传写失真,字多谬误。经江阴孙大雅考订,序而归之,见洪武九年孙大雅序。清初朱彝尊编《词综》,憾未得白朴只字。康熙三十九年(1700),六安杨希洛从白朴裔孙白驹处得《天籁集》,由朱彝尊析为二卷,遂付刊行世。末附《摭遗》一卷,皆掇拾他书所载套数小令。朱彝尊跋云:“兰谷词源出苏辛,而绝无叫嚣之气,自是名家。元人擅此者少,当与张蜕庵称双美,可与知音道也。”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九云:“是书环溪王皜手书上版,书法秀美,如铁画银钩,雕镌亦精,堪与林鹿原手书《渔洋精华录》相伯仲。其朱竹垞序、像赞及诸跋,以行书隶书上版,印记套朱,实清初精刻本中之至精者。”光绪十八年(1892),王鹏运借皕宋楼所藏杨希洛刻本,刊于《四印斋所刻词》。王鹏运跋云:“此本从皕宋楼藏书移钞,即杨刻也。仁甫词洵如《提要》所云,清隽婉逸,调适韵谐,足与张玉田相匹。乃沈晦越数百年,始得竹垞、希洛为之表襮,而别集孤行,流传极鲜。其由显而晦,又将二百年矣。杨刻卷首有仁甫小像,末附摭遗,为所制曲,兹刻皆未之及。卷中讹阙,以无可校正,悉仍其旧云。”《全金元词》据四印斋本入录,上卷四十八首,下卷五十六首,共一百四首。间以丁氏善本书室藏钞本《天籁集》校正。
作者简介
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和词人,被尊为元杂剧四大家之一。
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他出生于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来移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年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白朴终身未仕,即他没有担任过官职,而是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文学创作。
在元代杂剧的创作领域,白朴的作品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剧本以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精湛的艺术形式著称,对后世的戏剧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朴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元代杂剧的最高成就。
此外,白朴的一生经历了金朝的灭亡和元朝的建立,他的个人经历也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例如,他的父亲白华曾是金朝的官员,金朝灭亡时白朴还年幼,他的母亲在蒙古军队的掠夺中被救,这段经历可能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总的来说,白朴不仅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作品也为研究元代社会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目录
提要
天籁集原序
天籁集巻上
天籁集巻下
天籁集后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