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诗全集-黄庭坚

作品简介

黄庭坚字鲁直,江西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是和苏轼齐名的著名诗人,诗风奇特。黄庭坚最推崇杜甫,但不是学其现实主义精神,而是学其以学问为诗,学其律诗的奇拗。他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诗歌到了宋代,已很难创新,黄庭坚又缺乏生活基础,故在语言上求新,他称之为“以俗为雅,以故为新”,是“脱胎换骨”,“以腐朽为神奇”。如李延年《佳人歌》用“倾城”、“倾国”形容美色,后人用得已滥俗,他就变个花样,说“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较有雅趣。他还学杜甫的“书到瘦硬方通神”,和一些拗体诗的作法,有意奇崛,造拗句,押险韵,作硬语,“取过火一路,妙能出之以深隽,所以露中有含,透中有皱,令人一见可喜,久读愈有致”(刘熙载《艺概·诗概》)。故其诗如危峰千尺,枯松倒挂,傲兀不凡,刻意出奇。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本写险恶,结尾却说:“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以“笑”作结,出人意外,故突兀奇绝。又如《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壮气南山若可排,今为野马与尘埃。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文思奇,造句奇,笔势雄健,真有排山之势。杜甫《缚鸡行》末尾宕开:“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遂成警句。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结尾也说:“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这是他学杜成功之处,和杜诗一样,出人意外,也很警策,因成名句。黄庭坚诗和苏轼诗齐名,时称“苏黄”。黄诗总的艺术成就虽不如苏诗,但诗风奇特,别具特色,在宋代影响很大,开创了一个江西诗派,从北宋一直延续到南宋。能开一个诗歌宗派,又延续这么长的时间,在诗歌史上也是少见的,这足见黄诗特点突出,影响之大。

作者简介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出生于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苏轼并称“苏黄”,在中国文学史和书法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以下是关于黄庭坚的具体介绍:

人物生平:黄庭坚生于1045年,卒于1105年。他的父亲黄庶是一位专学杜甫的诗人,这对他的文学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庭坚自幼聪颖过人,学识渊博,他的一生在官场上并不顺利,多次遭遇贬谪,但这些经历并没有阻碍他在文学和书法上的创作。
艺术成就:黄庭坚在诗歌、词和书法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歌深受杜甫影响,作品风格沉郁顿挫,富有哲理。他的词作《山谷词》和《山谷琴趣外篇》等都是流传甚广的名篇。在书法方面,黄庭坚独创了墨梅画法,其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个人生活:黄庭坚的个人生活颇为坎坷,他的政治生涯多有波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和书法的热爱。他的一生中有许多轶事,如与苏轼的深厚友谊,以及他对后辈的提携和教导,都为后人所称道。
主要著作:黄庭坚的著作丰富,除了上述的《山谷词》和《山谷琴趣外篇》,还有《豫章黄先生文集》等,这些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和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黄庭坚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贡献,其在书法艺术上的创新和实践,也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大师。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影响了无数后来的文人墨客。

目录

黄庭坚诗全集一
黄庭坚诗全集二
黄庭坚诗全集三
黄庭坚诗全集四
黄庭坚诗全集五
黄庭坚诗全集六
黄庭坚诗全集七
黄庭坚诗全集八
黄庭坚诗全集九
黄庭坚诗全集十
黄庭坚诗全集十一
黄庭坚诗全集十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