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凡十卷(或作二十卷)。又作中论疏。唐代嘉祥大师吉藏着。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二册。本书系解释青目(梵Pin%gala ,三世纪顷)注释之中论(鸠摩罗什译),并继承僧朗、僧诠、法朗等三论宗之传统,发抒一己独特之见解而着成者。成书于隋大业四年(608)。书中首先说明僧睿(378~444?)之中论序,其次逐一详释二十七品。依作者观点而言,中道乃佛菩萨实践之道,其内容有世谛中道、真谛中道、非真非俗中道。此种三谛中道之说与历来之真俗二谛说可谓大异其趣,即谓世谛并非众生分别之境界,而系佛菩萨为济度众生之方便慧境;而真谛则为真实慧之境地,故说依二谛产生真实、方便二慧。此二慧有如佛菩萨之父母。本书引用多数经论,并言及当时之诸学说,例如根据涅槃经之思想以解释空之思想,此乃其他中论释书中所未见之特色。其注释书较著名者有日本三论宗大学者安澄(763~814)之中观论疏记一书。
作者简介
吉藏(549年—623年),俗姓安,是中国隋唐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三论宗的创始人。他的祖先是安息人,为了躲避仇怨,家族先移居到南海(今广州一带),后又迁至金陵(今南京)。吉藏这个名字是由印度高僧真谛所赐予的。他在7岁时便随父亲出家,19岁起就开始为大众讲经,并迅速获得赞誉。
吉藏大师因其深厚的佛学造诣和对三论宗(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部论著为核心)的贡献而闻名。他曾广泛搜集佛教文疏,学识广博。隋朝统一后,他移居到会稽(今浙江绍兴)秦望山的嘉祥寺,在那里弘扬佛法长达15年之久,吸引了上千名弟子前来学习,因此被尊称为“嘉祥大师”。
隋炀帝时期,吉藏受邀住长安的日严寺,并在那里完成了对三论的重要注疏工作。进入唐朝后,唐高祖在长安设立了十大德来统领僧众,吉藏也是其中之一。晚年的他住在延兴寺,最终在武德六年(623年)圆寂。
吉藏留下了许多重要的佛学著作,包括《三论玄义》、《中观论疏》、《百论疏》、《法华经玄论》等,这些著作对后世的佛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