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梵名Maha^ya^na -su^tra^lam!ka^ra 。凡十三卷。无着造,唐代波罗颇蜜多罗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内容解说菩萨发心、修行以及应修习之各种法门。又称大乘庄严论、大庄严论、庄严经论、庄严论。乃瑜伽十支论之一。全书共分二十四品。现存之梵本系法国学者莱维(S. Le/vi)于一八九八年发现于尼泊尔者。西藏译本将全书分为‘颂’、‘释’两部分。梵本及西藏译本皆仅有二十一品。本论名目盖含有庄严大乘经之深义,故成唯识论述记卷四本谓,本书书名应题为‘庄严大乘经论’。本论援引经典颇多,有十地经、无尽慧经、行清净经等数十种。关于作者,众说纷纭,梵本未举出作者之名;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长发有无条、开元释教录卷八等,均谓本书为无著所造;西藏译本谓是弥勒造;成唯识论了义灯卷一本、成唯识论述记卷四本、解深密经疏卷四等则皆称本颂为慈氏弥勒菩萨造,释论则为天亲菩萨所造。
作者简介
《摄大乘论》的作者是无著菩萨,这是一位印度的高僧,其著作对佛教大乘瑜伽行派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对其的主要介绍:
个人背景
无著菩萨的身份:无著菩萨,梵文名为阿僧喀,是印度古代著名的佛教高僧。他不仅在宗教哲学上有着深刻的见解,而且对后世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品意义
《摄大乘论》的地位:《摄大乘论》作为佛教大乘瑜伽行派的基本论书,简称《摄论》,它不仅是该学派的理论基石,也是研究佛教哲学不可或缺的文献之一。
作品的传播与翻译:《摄大乘论》原本以梵文撰写,但遗憾的是梵文版已佚。幸运的是,它被翻译成汉语和藏语,其中汉语译本有三种,分别由北魏的佛陀扇多、陈真谛以及唐代的玄奘翻译。
学术贡献
对佛教哲学的贡献:无著菩萨通过《摄大乘论》系统地阐述了大乘佛教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关于唯识学说的深入探讨,为佛教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
对后世的影响:《摄大乘论》不仅在印度本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思想和教义还通过翻译和传播,对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总的来说,无著菩萨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佛教思想家,还是一个深具影响力的宗教改革者。他的《摄大乘论》不仅丰富了佛教哲学的内涵,也为后世的佛教实践和理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