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斧劈老君堂-郑光祖

作品简介

简名《老君堂》。杂剧剧本。元郑光祖作,一作无名氏作。剧中人 物史皆有之,唯情节多属无稽。剧写秦王李世 民率部经北邙山,偷观金墉城,为李密部将程 咬金所追赶,避入老君堂中。咬金斧劈庙门,擒 获以献李密,囚之南牢。唐大司马刘文静往求 放秦王,密不允,亦囚文静。后密出征沧州,命 魏徵、徐、秦琼守金墉。密因出征大捷,恩赦 牢囚,唯“南牢二子,不放还乡”。徵等三人皆倾 心于唐,密议由徵改诏书之“不”字为“本”字, 释放世民、文静归唐。未几密败,部将皆降唐, 李靖单缚咬金待命。秦王至,盛誉咬金尽忠其 主,亲释其缚,奏准重用。咬金感激涕零,愿效 忠秦王。元明间无名氏《魏徵改诏风云会》杂 剧,情节略同。今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本,未题作者,卷末有明董其昌跋文:“乃系元 人郑德辉笔”;而《录鬼簿》、《太和正音谱》郑名 下均无著录,故今人或疑非郑作。

作者简介

郑光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郑光祖(约1264年—不详),字德辉,汉族,出生于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他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在元代戏曲文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下是关于郑光祖的一些详细信息:

作品成就:郑光祖的杂剧作品数量众多,可考的有十八种,现存作品包括《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等,这些作品在当时广受欢迎,对后世戏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个人经历:郑光祖早年以学习儒学为主,后来曾任杭州路吏。他的为人方正直率,不善于官场交际,因此并不受官场同僚的待见。在杭州这个江南水乡,他深受当地戏剧艺术的熏陶,开始了杂剧创作之路。
文学地位:郑光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杂剧和散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对元代乃至中国戏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也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郑光祖不仅在元代戏曲文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作品至今仍被后人传颂,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

目录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