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B000395N000000000PAA
K2B000395N000000000PAB
K2B000395N000000000PAC
K2B000395N000000000PAD
K2B000395N000000000PAE
K2B000395N000000000PAF
K2B000395N000000000PAG
K2B000395N000000000PAH
K2B000395N000000000PAI
K2B000395N000000000PAJ
K2B000395N000000000PAK
K2B000395N000000000PAL
K2B000395N000000000PAM
K2B000395N000000000PAN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K2B000395N000000000PAA
K2B000395N000000000PAB
K2B000395N000000000PAC
K2B000395N000000000PAD
K2B000395N000000000PAE
K2B000395N000000000PAF
K2B000395N000000000PAG
K2B000395N000000000PAH
K2B000395N000000000PAI
K2B000395N000000000PAJ
K2B000395N000000000PAK
K2B000395N000000000PAL
K2B000395N000000000PAM
K2B000395N000000000PAN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作品简介

黄庭坚有一件知名的作品是《临怀素千字文》,这件作品完成于元祐二年(1087)二月,地点在开封。此作品最初见于清康熙年间新安江眉所编纂的《职思堂法帖》第五册中。黄庭坚在43岁时创作的这幅草书作品,不仅力图追求怀素《草书千字文》的神韵,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风格,展现了一位书法大家的创新精神和深厚功底。

黄庭坚临怀素草书千字文的特点:

  1. 字形结构严谨:黄庭坚在临摹过程中,对字形结构进行了严格的把控,使得每个字都显得稳重而有力。
  2. 笔画粗细有致:黄庭坚在临摹过程中,对笔画的粗细进行了精心的处理,使得整幅作品看起来既有力度又不失柔美。
  3. 笔势流畅:黄庭坚在临摹过程中,对笔势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使得整幅作品看起来既流畅又有力。
  4. 墨色浓淡相宜:黄庭坚在临摹过程中,对墨色的运用进行了精心的把握,使得整幅作品看起来既有层次感又不失和谐。

作者简介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是中国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出生于宋庆历五年六月十二日(公元1045年7月28日),籍贯位于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属于洪州分宁(今修水)人。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关系密切,且在文学和书法上都有极高的造诣。

在文学上,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被称作“山谷体”,与苏轼并称“苏黄”。其作品情感深沉,语言精炼,影响了当时及后世的众多诗人。除了诗歌,他还留下了不少散文和词作。

书法方面,黄庭坚与苏轼、米芾、蔡襄并列为“宋代四大家”。他的书法风格独特,擅长行书和草书,笔法遒劲,结构奇险,对后世影响深远。代表作之一是《松风阁诗帖》,展现了他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黄庭坚的一生,仕途不算平坦,担任过多种官职,包括叶县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知州等,但最终因党争等因素被贬谪。1105年9月30日,黄庭坚在宜州(今广西宜州)南楼逝世,享年61岁。身后,他得到了朝廷的追赠和谥号,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名人。

资源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