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米芾临写的《定武兰亭卷》是一件重要的书法艺术作品,它展示了米芾对东晋王羲之《兰亭序》这一书法经典的个人理解和诠释。《兰亭序》原作已不可见,现存的多为后世摹本和临本,而《定武兰亭》是诸多版本中较为知名的一个系统,源自宋代,因刻石于河北定州而得名。
米芾临《定武兰亭卷》的具体尺寸为26.1×71.8公分,采用素绢材质,上有乌丝栏格,为无款卷,仅在作品后有米芾的印章。拖尾部分则有周文袖书写的关于萧翼赚兰亭的故事及相关跋语。这件作品不仅体现了米芾深厚的书法功底,同时也展现了他对魏晋书法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米芾对“古法”的坚持,即是对魏晋书法韵味的追求,他认为草书若不能达到晋人的境界,则难成上品。
此临本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并被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及《故宫书画录》中,显示了它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米芾通过临摹《兰亭序》,不仅传达了原文的文学意境,更融入了自己的书法风格,使得作品既有古典之美,又不失个性风采,是研究米芾书法风格和《兰亭序》传承的重要资料。
作者简介
米芾,字元章,初名黻,生于1051年,逝于1107年,是北宋时期杰出的书画家、书画理论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与黄庭坚、苏轼、蔡襄并称为“宋四家”,对后世书法艺术影响深远。
米芾出生于太原,后来移居到湖北襄阳,因此有时也被称为“米襄阳”。他的艺术才华横溢,不仅在书法上造诣颇深,擅长篆、隶、楷、行、草等多种书体,并且能够临摹古人的书法达到乱真的地步,还是一位山水画大师,其书画风格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作均独具特色。
米芾的书法作品中,《蜀素帖》是最为著名的之一,这幅作品因其写在珍贵的蜀素之上而得名,也被誉为“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书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以其流畅的行书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米芾书法的魅力,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外,米芾还有其他著名作品如《张季明帖》、《李太师帖》、《紫金研帖》、《淡墨秋山诗帖》等,均为书法艺术的瑰宝。在艺术生涯中,米芾曾担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等职务,到了徽宗赵佶时期,更被召为书画学博士,深得皇帝赏识。米芾在艺术上的贡献以及个人的传奇色彩,使他在历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资源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