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论-徐复祚

作品简介

明·徐复祚撰。一卷。一名 《三家村曲谈》。复祚 (1560—1630),原名笃儒,字阳初、讷川,号谟竹、三家村老等。常熟(今属江苏) 人。徐氏有笔记《三家村老委谈》三十六卷。此书即后人从中辑出有关论曲之语、编次而成。其论曲推崇沈璟,但也有自己的主见。强调作曲应发扬元曲的本色当行,以便于舞台演出,而反对雕章琢句,专在词藻的华丽上用功夫。故赞成何元朗对《瑟琶记》的批评意见,而批判王世贞对这一意见的非议,在评论《西厢记》时说:“《西厢》之妙,正在于 《草堂》一梦,似假疑真,情尽而意无穷,何必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而后乃愉快也?”对于当时戏曲创作上才子佳人题材程式化的创作作风,不无积极的针砭意义。有《古学汇刊》本、《新曲苑》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作者简介

徐复祚,原名笃儒,字阳初、讷川,晚号三家村老,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和戏曲理论家。

徐复祚生于1560年,卒于1629年以后,江苏常熟人。他博学工文,尤其擅长词曲创作。在戏曲方面,徐复祚受到了同代戏曲家张凤翼的指点。他的代表作品包括传奇剧《宵光剑》、《红梨记》和《投梭记》,其中**《宵光剑》、《红梨记》和《投梭记》至今仍然存世,而杂剧《一文钱》和《梧桐雨》**也展现了他在戏剧领域的才华。

徐复祚不仅在戏剧创作上有所成就,他还是一位戏曲理论家,对后世的戏曲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作品在当时颇受欢迎,并且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徐复祚的一生,为明代戏曲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录

曲论
附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