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基本信息:尺寸(公分),28.2×439,长卷形式的作品。此画作为绢本设色长卷,采用了传统的中国画材料和技术,即在精细的丝织品上,运用矿物质和植物颜料精心着色。
内容描述:尽管具体细节可能因观察和研究角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可以预期这幅画作同样展示了明代社会的市井生活和自然风光,反映了当时的城市布局、民俗活动、商业交易等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场景。仇英以其精湛的技艺,重新诠释了《清明上河图》的主题,可能融入了更多明代特色和江南地区的景致。
艺术价值与地位:作为明代著名画家仇英的作品,此《清明上河图》不仅是对古典主题的致敬,也是其个人艺术风格的展现,对于研究明代绘画艺术、社会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它与张择端的原版一同,成为了中国艺术史上关于“清明上河”这一主题的两个标志性作品。
作者简介
仇英,明代杰出的画家,活跃于16世纪,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来移居至吴县(今天的苏州)。他的生年有不同说法,大约在1497年至1498年之间,卒于约1552年至1555年之间。仇英出身贫寒,早年并未接受正规教育,最初从事漆工,之后转而学习绘画,展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
仇英的艺术生涯中,有幸得到文徵明的器重,并从师于周臣,这两位都是当时画坛的重要人物。他通过不懈努力,广泛学习前人的技法,尤其受到赵伯驹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细腻而劲峭的艺术风格。仇英擅长多种绘画题材,包括山水、花卉、界画、人物、仕女等,无论是在设色还是水墨、白描方面都有高超的技艺,能够灵活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作品既工整秀丽,又富有韵味。
他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或“吴门四家”,在明代画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仇英的画作因其精妙的技艺和丰富的内涵,深受时人及后世喜爱,代表作品包括《汉宫春晓图》、《桃源仙境图》、《赤壁图》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造诣,也成为了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仇英通过对传统技法的继承与创新,为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资源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