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病论-雷丰

作品简介

《时病论》系外感病著作。8卷。清·雷丰撰于1882年。因专论春夏秋冬不同时令所见外感病,故名书为《时病论》。雷氏认为古来论时病的医书很少,而一年之中,杂病少而时病多,若不精研时病,临症未免茫然无据。主张“为时医必识时令,因时令而知时病,治时病而用时方,且防何时而变,决何时而解,随时斟酌”,故撰此书。全书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为纲领,集四时六气之病为目,分述时病的病因、病机、辨证、立法,并备有常用成方,末附雷氏治验案。卷1首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阐发了伏气致温的见解; 卷2论“春伤于风”,分述伤风、冒风、中风、风寒、风热、风湿、寒疫7种时病。认为“此七者皆春令所伤之新邪”,不同于伏气为病;卷3~8分别论述夏季伏气之病16种,新感之病13种;秋季伏气之病18种,新感之病7种;冬季伏气之病2种,新感之病4种。全书论病总计72种,拟“诸法”60余则,列方106首,选医案87例。由于该书有观点,有临床经验,理法方药齐备,因而备受后世医家崇信,是近现代常用的临床参考之书。然因历史条件所限,也有某些观点和提法上欠妥。自初刊(1884年)以来,有清刊本近10种,建国后也多次翻印。

作者简介

雷丰是清代一位多才多艺的名医。他不仅在医学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还精通书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下面将从各个方面深入探讨雷丰的生平和成就:

个人背景

出身与早年:雷丰,字松存,号少逸、侣菊,出生于1833年,逝于1888年。他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祖籍福建浦城,后迁至浙江衢州。自小受家庭熏陶,天资聪颖,博学多才,不仅在医学上有所建树,还擅长书画、音乐等领域。
教育与成长:雷丰的教育背景虽未详细记载,但可以推测,他在当时的学术环境下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他的才华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展现,特别是在医学方面,他继承并发扬了家族的医学传统。
职业生涯

医学实践:雷丰继父业后,开始了自己的医学实践。他不仅继承了家族的医学知识,还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成为了当时著名的医家之一。
社会影响:雷丰因其卓越的医术和广博的知识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医术、丝竹、书画被誉为“三绝”,显示了他在艺术和科学两个领域的卓越才能。
主要著作

《时病论》:雷丰所著的《时病论》是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共8卷,撰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该书全面论述了中医外感病的证治理论,对外感病的理、法、方、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
其他医学著作:除了《时病论》,雷丰还著有《雷少逸医案》、《脉诀入门》、《病机药论》、《药引常需》、《药赋新论》、《本草诗三百》等多部医学著作,这些作品进一步丰富了中医理论和实践。
艺术成就

书画艺术:雷丰不仅在医学上有所成就,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书画艺术家。他的书画作品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音乐才能:雷丰对音乐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精通丝竹乐器,其音乐才能同样得到了时人的认可和赞赏。
综合评价

历史地位:雷丰在清代医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医学理论和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在艺术领域的成就也为人们所敬仰。
个人品质:雷丰的一生体现了勤奋学习和不懈追求的精神。他的人生经历和成就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知识的广博和专业的精深。
总之,雷丰不仅是清代医学界的杰出代表,还是艺术领域的才华横溢之人。他的成就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科学精神,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深入了解雷丰的生平和成就,人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清代的文化背景,还能从中汲取到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力量。

目录

自序
小序
凡例
卷之一
卷之二
卷之三
卷之四
卷之五
卷之六
卷之七
卷之八
附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