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品-吕天成

作品简介

曲论。明吕天成撰。二卷。天成原名文,字勤之,号棘津,别号郁蓝生,浙江余姚人。万历诸生。工古文词,精音律。有剧作八种,均佚。此书约成于天启三、四年(1623—1624)间。载戏曲作家九十人,散曲作家二十五人,戏曲作品一百九十二种。上卷专评作家,下卷专评作品。不仅为评论明代戏曲之作,且为现存最早一部传奇作家传略和目录。由此可知诸多不见于他书记载之作家及诸多已佚作品之内容梗概。有清末民初暖红室刻本

作者简介

吕天成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和戏曲理论家。

吕天成(1580年~1618年),名文,字天成,号棘津,别号郁蓝生,是明余姚县城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他自幼受到家族中文艺人的影响,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师事沈璟,并与王骥德深相交好,共同切磋曲艺。

他的戏曲创作初时追求绮丽,但在师从沈璟后风格有所转变,更加注重宫调字句平仄的规范性。其著作《曲品》最为知名,该书品评了元末至当时传奇散曲作家120人和作品230种,为后世保存了大量的明代戏曲资料。此外,他还撰写有杂剧8种,其中《齐东绝倒》存世,署名竹痴居士。

除了创作,吕天成还收藏、校订、刊刻了大量戏曲作品。他的家族有藏书的传统,尤其是戏曲方面的书籍。这些丰富的藏书为他撰写《曲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校订过的戏曲作品包括《荆钗记》、《拜月记》、《杀狗记》等名作,并且刊刻了沈璟等人的著作,对戏曲文献的积累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吕天成的戏曲理论思想也颇有见地,他强调剧情的真实性,同时认为人物情节允许艺术虚构,但需合乎情理。他的这些观点对后世的戏曲创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曲品》的明刻本已失传,但乾隆时期的杨志鸿钞本是目前可见的善本,199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曲品校注》则是最为完备的版本。

目录

曲品卷上
曲品卷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