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明小曲时调集。又名《童痴二弄》。明冯梦龙辑。卷首有《叙山歌》一文,标明“墨憨斋主人(冯梦龙)所题”,备言编辑缘起及宗旨。原书十卷,卷一至卷九,包括评注时录,共收吴语“山歌”三百五十六首,如果把评注中说明有异文的别作三首计入,则为三百五十九首;卷一○收“桐城时兴歌”二十四首,共计三百八十三首。此书为保存吴中“山歌”最为完备的一种专集,而其中的《桐城时兴歌》,就数量言也仅次于《明代杂曲集》卷七所收的二十五首。在所录山歌歌词之后,辑者多附以评注。除了注明异文、出处,或经过某文人润色的事实外,还对吴地方言吴中风俗作了一定说明。《童痴二弄·山歌》的主要版本有郑振铎旧藏明启、祯间(1621—1643)的写刻本;1935年由顾颉刚校点的上海传经堂排印本;同年由上海中央书店排印的包括据传经堂排印本增补过的《黄山谜》。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内部发行了《明清民歌时调丛书》,其中《童痴二弄 ·山歌》部分是以郑振铎旧藏本为底本,以两种清旧抄本和明《适情十种》中所载的山歌选六十首为参校本整理校点的。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修订重印了此书,改名为《明清民歌时调集》。
作者简介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耳犹、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茂苑野史氏、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是明朝晚期的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生于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他出身士大夫家庭,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为“吴下三冯”。
冯梦龙一生未能在科举道路上取得突出成就,但在文学创作与整理方面贡献非凡。他最著名的成就是编辑并创作了三部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这些作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各种面貌,歌颂了劳动人民的美德,批判了社会的黑暗面,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里程碑式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冯梦龙还在戏曲、民歌、笑话等领域有所建树,他辑录的《智囊》、《广笑府》、《古今谭概》等作品,展示了他对通俗文学的热爱和广泛的搜集整理能力。他主张文学应该服务于社会现实,提倡真情实感和人文关怀,反对虚伪的礼教,对晚明市民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在政治生涯上,冯梦龙曾在晚年被任命为丹徒训导、福建寿宁知县等职务,但他始终关心民间疾苦,其作品也反映了民间生活和社会现实。明朝覆亡后,面对明清易代的历史变迁,冯梦龙曾参与到抵抗清军的斗争中,最终在忧愤中逝世,具体死因有说是忧虑而终,也有说法认为是死于战乱。他的文学成就和对通俗文学的贡献,使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目录
叙
卷一私情四句
卷二私情四句
卷三私情四句
卷四私情四句
卷五杂歌四句
卷六咏物四句
卷七私情杂体
卷八私情长歌
卷九杂咏长歌
卷十桐城时兴歌
夹竹桃顶针千家诗山歌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