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论注-徐彬

作品简介

二十四卷。清徐彬(生卒年不详)撰。徐彬字忠可,嘉兴(今属浙江省)人,清代医学家。曾从师于江西喻昌,颇得师传,深谙张机学说。曾撰有《伤寒一百十三方发明》等著。《金匮要略论注》撰成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徐彬将古代著名医学典籍《金匮要略》整理编次为二十四卷 (原书分三卷)。每卷列一种病证,在原文之下分列“注曰”、“论曰”,以明要旨。文中有注有论,注释简明,论辨精当,引经析义,见解独到,且颇重实际,故为医家称道。该书有光绪五年 (1879)扫叶山房藏版刊本,1937年上海书局据此印行。

作者简介

徐彬是清代的一位著名医学家,其对中医典籍《金匮要略》有深入的研究和阐述。徐彬(1671年),字忠可,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在中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的主要学术活动集中在对《金匮要略》的注解和论述上。这部著作被认为是中医杂病治疗的重要经典,而徐彬的《金匮要略论注》则被视为该经典的重要诠释之一。

徐彬的学术背景深厚,他师从李士材、喻嘉言,深入研究《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两部作品被尊称为医中的“六经”。他的医学实践和理论研究都体现了他对中医经典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徐彬不仅重视理论的阐述,还注重临床实践的验证,他在《金匮要略论注》中记载了自己的临床治验,展示了他在应用经方方面的灵活变通能力。

徐彬在《金匮要略论注》中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注解方法,他将原文的注释和论述结合起来,旨在使读者能够更易于理解原著的深奥含义。他强调对原文的忠实,对于存疑之处宁愿缺略也不愿随意改动,显示了他作为学者的谨慎态度。他的这种方法论不仅体现了对原著的尊重,也反映了他力求准确传达医学知识的意图。

此外,徐彬在《金匮要略论注》中还提出了自己对一些疾病的独特见解,例如他对百合病的解释以及对黄汗与历节病的区别,都显示了他在医学理论上的创新思维。他的这些观点不仅丰富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也为后来的医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总的来说,徐彬作为清代的医学家,在中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金匮要略论注》不仅是对《金匮要略》的重要注解,也是中医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通过对《金匮要略》的深入研究和注解,徐彬不仅传承了中医经典,也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

目录

提要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