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夫论-王符

作品简介

东汉王符著。《后汉书·王符传》:“和、安(东汉和帝、安帝)之后,世务游宦,当途者更相荐引,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30余篇,以讥当时得失。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潜夫论》。”全书共10卷,36篇。其中《本训》提出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宇宙生成论,因其将“道”、“器”并列,又有二元论倾向。《卜列》、《巫列》等篇批判了世俗迷信思想。其他大多篇章是讨论治国安民之术的政论文章。从政治、经济到军事边防、风俗教化的各种弊端进行了广泛的评析。政治上继承先秦“民本”思想,强调“天以民为心”(《本政》),“国以民为基,贵以贱为本”,认为“为国者必先知民之所苦,祸之所起”(《述赦》),应爱惜日力民时,使“民安静而力有余”(《爱日》)。书中伦理思想丰富,主要见于《论荣》、《考绩》、《思贤》、《慎微》、《爱日》、《交际》、《明忠》、《德化》等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潜夫论》“洞悉政体似《易言》而明切过之;辨别是非似《论衡》而醇正过之”。有《汉魏丛书》、《四部丛刊本》,注本有清汪继培的《潜夫论笺》。收入《诸子集成》、《百子全书》。

作者简介

王符,字節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及进步思想家。

王符出生于约公元85年,逝世于约公元163年,他的一生几乎贯穿了东汉的中后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矛盾尖锐,危机四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符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创作出了影响深远的政治著作《潜夫论》。以下是对王符以及其代表作《潜夫论》的详细分析:

个人简介

出生背景:王符出生于安定临泾(今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在当时属于汉朝边疆地区。尽管出身于边陲之地,但他的学识和见识却不受地域限制,展现出了非凡的个人才能。
性格与志趣:据记载,王符一生隐居著书,他崇尚节俭,反对奢侈,并且敢于讥评时政得失。这种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念,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容。
代表作品

《潜夫论》概述:《潜夫论》作为王符的代表作品,共十卷三十六篇,广泛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法律等多个领域。该书不仅是一部政治著作,也是研究东汉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
核心思想:《潜夫论》对东汉后期的政治社会进行了广泛而尖锐的批判,揭露了社会上的种种黑暗情形,如本末倒置、名实相违等。王符认为这些问题皆源于“衰世之务”,并通过引经据典的方式,用历史教训劝诫统治者。
思想贡献

治国安民之术:王符在《潜夫论》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治国安民的观点和策略。这些内容不仅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治国理念。
批判精神:王符的作品展现了强烈的批判精神,他不惧权威,敢于直面社会问题,这种精神对于维护社会正义、推动历史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时代意义

反映社会状况:《潜夫论》不仅是王符个人思想的体现,也是东汉社会状况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部作品,后人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维度。
启示后世:王符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治国理念、批判精神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为后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总的来说,王符作为东汉时期的思想家,其生平和作品《潜夫论》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展现了他深邃的政治智慧和坚定的批判精神。通过对王符及其代表作的研究,人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东汉时期的社会状况,也能从中汲取治国安民的智慧和力量。

目录

赞学 第一
务本 第二
遏利 第三
论荣 第四
贤难 第五
明闇 第六
考绩 第七
思贤 第八
本政 第九
潜叹 第十
忠贵 第十一
浮侈 第十二
慎微 第十三
实贡 第十四
班禄 第十五
述赦 第十六
三式 第十七
爱日 第十八
断讼 第十九
衰制 第二十
劝将 第二十一
救边 第二十二
边议 第二十三
实边 第二十四
卜列 第二十五
巫列 第二十六
相列 第二十七
梦列 第二十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