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入门-李梴

作品简介

医学门径书。9卷。明·李梴编纂。作者为便于初学医者,决意写一部易学而实用的医学论著。因此他“寓目古今方论,论其要,括其词,发其隐而类编之,分注之”,历经四年,书成于1575年(万历3年)。书分内外集,自谓“医能知此内外门户,而后可以设法治病,不致徇蒙执方,夭枉人命,故题之曰《医学入门》”。全书以《医经小学》为蓝本,纂辑各家医书分类扩充,用歌赋形式为正文,以注文补充阐述。内容有医学略论、医家传略、经络、脏腑、诊法、针灸、本草、各科临证及急救方等,每类各有所宗。其中“历代名医姓氏”,载明代以前名医215人,具有医史价值。在诊法上除重视脉诊与望诊外,还强调了问诊的重要性,主张初学者必先学会问诊,列举了应询问的事项55项。本草二卷,按药性的寒凉温热及其效用,把九百余味药分为治风、治热、治湿、治燥、治寒、治疮、食治七门,每门又分几目,使众多的药味分类明晰,易懂易记。“习医规格”一节反映了作者的医学教育思想,论述了对习医者学习与医德修养上的要求,认为学医者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专科知识,并忠诚于自己的职守,但同时也存在较明显的理学佛学的思想影响。此书简要实用,流传较广,不但国内有多种刊本,而且有日本、朝鲜刊本,据《大南会典》记载,该书也传入越南。故《医学入门》是古代在医学普及和对外交流方面卓有贡献的一部名著。

作者简介

李梴是明代著名的儒医,江西南丰人,与陈自明、崔嘉彦等人并列为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他出身于一个有学问的家庭,其兄李桥是明代的名进士。青年时期因病学医,博览群书,勤于临床,医声斐然。常以儒理释医理,尝谓:“学者不深入易,则于死生之故不达,利济人物,终无把握。”晚年因感初学者苦无门径可寻,乃收集医书数十家,“论其要,括其词,发其隐而类编之”,遂立志于门经书之编纂,经四年之久,著成《医学入门》九卷,首1卷。并于万历三年(1575)刊行于世。

首先,从他的学术背景和成长经历来看,李梴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物。他不仅深入学习了儒学,还因为自己的疾病而转向医学领域。这种跨学科的学习经历使他能够将儒家思想融入到医学实践中,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例如,他认为学者如果不深入研究《易经》,就无法真正理解生死的本质,也就无法有效地治疗疾病。这种观点体现了他对医学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尊重。

其次,李梴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他的医学著作《医学入门》中。这部作品是为初学中医者编写的,内容全面,说理清晰,包括了历代医家传略、保养、运气、经络、脏腑、诊断、针灸、本草、方剂,以及外感内伤病机、内外妇儿各科疾病证治等。书中不仅汇集了各家学说,而且还阐明了作者自己独特的见解。该书的特点在于将多种古人著作重新合并分类,提取其精华而成,并以《医经小学》为主要蓝本,用歌赋形式写作。《医学入门》曾传到越南,其中的许多正文是用歌赋形式写作,但又以大量注文作补充说明。

再者,李梴在学术思想上也有独到之处。他强调养生之道应归于平易,认为保养之道存乎心,饮食起居须有节。他还重视脏腑理论,对脏腑属性、“五脏穿凿”之说等深有体会,提出五脏互涵、邪自互入的观点,并总结了脏腑证治规律。在临床上,他重视脉诊,崇尚上古诊法,专立妇人脉法;提倡针道之说,总结子午八法和神针大要;基于临床实践,总结了杂病诊治提纲。在本草学方面,他突出药性,强调配伍,类分本卓等,这些都颇具特色。

最后,李梴的影响不仅限于中国,他的《医学入门》还流传到了越南,影响了当地的医学发展。这部作品的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说明了李梴在医学领域的权威地位和他对人类健康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李梴不仅是明代著名的儒医,还是一位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和广泛影响的医学家。他的《医学入门》不仅是医学领域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李梴生平和学术成就的分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医学的发展水平,以及中医药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目录

卷首
集例
先天图说
天地人物气候相应说
天地人物气候相应图
释方
历代医学姓氏
原道统说(纂《绀珠经》)
阴骘
保养
运气
内集 卷一
经穴起止
十五络脉
奇经八脉
脏腑总论
脏腑条分
观形察色
听声审音
问证
附:王叔和观病生死候歌
诊脉
寸关尺定位
脏腑定位
七表八里九道脉名
诸脉体状
诸脉相类
诸脉主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