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注释书。旧题谷梁赤传,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20卷。《谷梁传》初为谷梁赤传述,后由传其学者录为书。其传重在释《春秋》义例。传义之精,为公羊所弗及。魏晋以来,注《谷梁传》有尹更始、唐固、孔演等10家。自范宁作《集解》后,诸解皆废。范宁注本因兼载门生、故吏、子弟之说,各记其姓名,故称《集解》。宁注矜慎,较何休《公羊解诂》严密。至杨士勋疏,与徐彦疏《公羊》不相上下。《公羊传》与《春秋》经初亦单行,以传附经,疑在范宁作《集解》时。今有《十三经注疏》本传世。
作者简介
杨士勋是唐代贞观中期时人,曾担任国子博士和国子四门助教等职务。在唐代,杨士勋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官员,尽管史籍中关于他的记载寥寥无几,但他对唐代的学术贡献却是不可忽视的。他不仅参与了《五经正义》的监修工作,还独立编纂了《春秋穀梁疏》,这些作品都被列入了后来的《十三经注疏》系统中。
从杨士勋的学术成就来看,他在唐代学术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参与监修的《五经正义》是一部重要的儒学经典著作,该书对后世的儒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担任国子博士期间,杨士勋与谷那律故、朱长才等人一同编辑了《五经正义》中的《春秋正义》,这一工作对于整理和传承儒家经典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他还根据晋人范甯的《春秋榖梁集解》来编纂《榖梁疏》,进一步丰富了《春秋》研究的学术资源。
杨士勋的《春秋穀梁传注疏》是对《穀梁传》及范宁《集解》的疏解,他大体遵照“疏不破注”的原则,对范宁的注解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阐发。这项工作不仅体现了他对经典文献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卓越的学术能力。阮元在《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序》中称赞杨士勋的工作道:“范注援汉魏晋各家之说甚详,唐杨士勋分肌擘理,为穀梁学者,未有能过之者也。”这表明杨士勋的学术成就在当时乃至后世都得到了高度的认可。
从杨士勋的官方职务来看,他在唐代官场上也有一席之地。作为国子博士,他不仅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学者,也是负责教育管理的重要官员。这一职位表明他在当时学术界的权威地位,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政府对教育和学术研究的重视。作为国子四门助教,他的职责可能更加侧重于教学和学术研究,这进一步证明了他在学术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虽然历史记载中关于杨士勋的个人生活信息不多,但通过他的学术成就和官方职务,可以窥见他在唐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他的学术工作不仅对当时的学术界产生了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杨士勋无疑是唐代一位值得纪念的学者和官员。
目录
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评论(0)